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读历史故事学待人处世 马银文 > 第七章 识人用人管人(第2页)

第七章 识人用人管人(第2页)

真正的察人高手,往往从别人不注意或很小很小的事物看出很多的东西来,就像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侦探,会注意对方为人所疏忽的“特征”。譬如,从对方的右手中指上有老茧,指头上沾有墨水,衣服的肘部磨得油光,可推测该人从事案头工作;又如看对方的背影,右肩下垂而且身上发出消毒药水的臭味,则揣测是牙医……有经验的推销员或店员,通常是鉴别初次见面者身份的天才。

通过对一个人的气质、个性、品格、学识、修养、阅历、生活,以及情绪活动特征,可以看出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举动。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例子,齐桓公上朝与管仲商讨伐卫的事,退朝后回后宫。卫姬一望见国君,立刻走下堂一再跪拜,替卫君请罪。桓公问她什么缘故,她说:“妾看见君王进来时,步伐高迈,神气豪强,有讨伐他国的心志。看见妾后,脸色改变,一定是要讨伐卫国。”

第二天,桓公上朝,谦让地引进管仲。管仲说:“君王取消伐卫的计划了吗?”桓公说:“仲公怎么知道的?”管仲说:“君王上朝时,态度谦让,语气缓慢,看见微臣时面露惭愧,微臣因此知道。”

齐桓公与管仲商讨伐莒,计划尚未发布却已举国皆知。桓公觉得奇怪,就问管仲。管仲说:“国内必定有圣人。”桓公叹息说:“白天来王宫的役夫中,有位拿着木杵而向上看的,想必就是此人。”于是命令役夫再回来做工,而且不可找人顶替。

不久,拿木杵人被找来。管仲说:“是你说我国要伐莒的吗?”他回答:“是的。”管仲说:“我不曾说到要伐莒,你为什么说我国要伐莒呢?”他回答:“君子善于策谋,小人善于臆测,所以小民私自猜测。我看君王和你站高台之上,他精神饱满,举止兴奋,这是准备打仗的表现,他手指的方向又是莒国的位置,不服的只有莒国了,所以这么想。

潜藏在人内心的冲动、欲望等,会通过言行表露出来,所以要了解对方意图可借观察言行,来读懂他的心思。

点评

通过察言观色来揣摩人的行为,并逐步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才能更准确地分析人心并看透人的本质。

识别好的人才

让人才在有序的竞争下,识别更适合的人才。

清朝时,杭州有个商人叫石建,他认为经商依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而在这三者之中,又以人和最为重要。于是,当他决定扩大经营规模时,首先想到的是招聘一位好帮手。怎样才能找到理想中的人选呢?石建想了一个妙招。他先贴出一张布告,说明本店招收徒弟,并列举了具体条件。经过一番考察,石建确定了三个面试对象,说好三者其一。到了面试这天,三位候选人一进门,石建便安排他们到厨房去吃饭,然后再面谈决定谁留下。

当第一个面试者饭后来到店前时,石建问他;“吃好了没有?”回答说:“吃饱了。”又问:“吃什么饭?”回答说:“饺子。”再问:“吃了多少个?”回答说:“一大碗。”石建说:“你先休息一会儿。”

第二个面试者来到了店前,石建问:“吃了多少饺子?”回答说:“40个。”石建也叫这个人到旁边休息一会儿。

当石建以同样的问题考问第三个面试者时,他这样回答:

“第一个人吃了50个,第二个人吃了40个,我吃了30个。”听了这番回答,石建当场拍板,第三个人留下。

石建为什么要留下第三个人呢?他认为第一个人头脑不灵,只管吃,不计数;第二个人只记自己,不管他人;唯有第三个人,既知自己,又能注意观察别人,而这一点正是生意人必须具备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潜能。果然,第三个人被雇用后精明能干,有头脑会经营,很快成了石建的得力助手。

一个人才若要在工作中展现才华,打开自己的市场,发挥自己的才能优势,为公司创造利润必须给他一个竞争的环境。

如何识别好人才?答案是:

①为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②人才不能乱哄哄挤成一团,必须引导他们有序公平竞争。

③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评估系统。

④为人才安排一连串有挑战性的工作。

⑤人才需要向有才能的同事和上司学习。

联想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计算机产业集团。和每个企业的成长历史相类似,联想集团也经历了从初创、成长到成熟的几个发展阶段。

随着联想集团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联想领导层也越来越认识到人的作用,于是他们积极为那些肯努力上进并肯为之奋斗的年轻人搭建一展才华的事业舞台。

联想大量提拔和使用年轻人,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年轻人受到提拔和重用。联想对管理者提出的口号是:

你不会授权于人,你将不会被重用;

你不会提拔别人,你将不会被提拔。

联想有一个制度,自1994年起,每个新年度的3、4月间都要进行组织机构和业务结构的重新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对管理模式和人员都要做大的变化。之所以做这番调整,联想决策层就是希望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竞争机会,在工作上崭露头角的人才能脱颖而出,而那些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就会被淘汰。

点评—

学会识别好的人才,做个会识别“千里马”的“伯乐”,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姜太公钓鱼,千古绝唱

不管是早还是迟,一个人施展才华抱负的机遇总是会有的。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把握,切勿失之交臂。

有一次,西伯侯姬昌要带随从出去打猎,在出发之前,他让太史占了一卦。太史告诉他:“今日出猎预兆吉祥!"接着又说,“今日出猎,得到的猎物不是龙也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熊,得到的将是辅佐国君的栋梁之材。”姬昌听了非常高兴,便带着随从,沿着渭水北岸出发了。渭水两岸草深林茂,他们一面追赶着野兽,一面往前走。突然,从渭水边传来一位渔夫唱着一首不俗的歌声。一打听,原来此歌是一位在蟠溪边钓鱼的老者所作,此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宗被封在吕地,又叫吕尚。姜尚年轻时,在商的首都以屠牛为业,后来在孟津开了个小饭馆,现在年纪大了,很穷,以钓鱼为生。

姬昌带着随从,沿着渔夫指引的方向,来到蟠溪边。这里很幽静,在溪边一棵高大的柳树下,有一块大石头平整如台,台上只见鱼竿,不见渔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