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是人们愉悦心灵的折射;强笑,则是悲泣心灵的掩护。如果笑不出来的时候,最好还是别笑。否则,强颜欢笑让别人的感官受刺激,也让自己的心灵更受伤害。
第二,早晨面对镜子微笑。这是犹太人训练微笑的方法之一。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不仅能够使自己的微笑得到加强,同时也可以给自己的一天带来好的心情。
第三,做任何事情前,面带微笑。犹太人认为,无论你在干什么,学习、工作、生活、娱乐,还是交际,面带一个微笑,能给你带来一种轻松的感觉。尤其是在感到紧张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微笑,用微笑来化解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
第四,微笑也需要榜样。生活的周围,总是会有一些人真正懂得微笑的含义,他们的微笑能让人感到亲切、适度,让人感到喜悦、温暖,让人感到美丽、潇洒和自在。所以,他们的微笑就是犹太人学习、参考的榜样。
2.和和气气生财旺
与犹太商人打交道,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呈现一副笑脸,不管生意是否做成,甚至为合约而发生不同争论时,他们也总会以笑脸说出其否定的意见。有时对方发脾气双方不欢而散,犹太人还是会跟对方说声“再见”。要是第二天他再遇上你,会仿佛没有发生过不高兴那回事,仍以微笑的面孔问候你“早上好”。
犹太人这种强忍和气的态度,也许与该民族长期流散异乡和受尽迫害有关。暂且不探索这种关系,但就这种和气的仪表在人际交往之间所起的融合剂的作用,就很容易把对方吸引住。实践证明,在商务活动中,这是一种促销手段。为什么这样说呢了因为人是群体动物,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和睦相处,对事业影响很大。企业家因其制造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得人喜爱乐用而赚钱发财;歌唱家因其演唱得到观众赞赏和乐队的伴奏而受到观众的捧场……一切离不开人。犹太人领会这一道理,把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好,成为他们事业成功和发财致富的一种技巧。
在南非,车行林立,为招揽生意,在商场的周围,许多车行纷纷挂上五彩缤纷的彩旗,上面写着各种车辆的型号。
我们来到离约堡机场只有几分钟车程的布鲁玛区“HITE”车行。因为地理之便,这个区的市场非常繁荣。
我们一进门,一位漂亮的黑肤色小姐便迎上前来。得知我们的来意后,小姐请我们稍坐,将经理请了出来。
经理是一位高个子的中年白人,深蓝色的眼睛,鹰鼻,深褐色头发梳向脑后,给人以精明干练的印象。互递名片后,我认真地看了一下:总经理杰夫博士。
杰夫说:“我出生在耶路撒冷,是一个犹太人。在英国读完大学并取得学位,到南非已有10年了。”犹太人!我不由得想起一句俗话:犹太人的脑、阿拉伯人的嘴、中国人的手。
杰夫,杰出的男人,我顺口把这突发灵感想到的中文名字送给了这位犹太朋友。他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让我把这两个字写在他精美的工作手册上。他说,从今以后,他有了一个闪光的中文名字,他会把它印在自己的名片上。
在这种愉快和融洽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接触。杰夫说,作为一今合格的经营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商机,并因势利导地处理好,这也正是赚钱的开始。
听说我们来自中国,又是公派的,杰夫幽默地说:“我目光短浅,只去过香港、台湾。不过,我知道,那里都是中国。听说中国有以貌取人之说,我亲眼看过,有的香港人十个手指戴满了金戒指。”我们听后都笑了。
笑过之后,杰夫却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如果中国人以貌取人,南非人则是以车看人。”’
好一个犹太商人!谈笑之中绕来绕去,绕这么大弯子,还是归到了买车上。
“在南非,奔驰、劳斯莱斯、卡迪拉克等车,是名商巨贾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象征,是他们耀眼的名片。南非人常常是依车断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资产能力的。”他指着展厅中一台新型奔驰车,说:“这种车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首选车,也是外国公司或办事机构的公车。”他把后一句话加重,拉长了语调。
我看到一辆奔驰新型E600型车,驻足观看并询问了这种车的情况。没想到,我的随意之谈立即引发出新一轮的“商务公关”行动。
杰夫先是介绍这种型号车的概况,请我们上车。我想,他可能是让我们切身体会一下舒适感吧,便也上了车。没想到,他竟坐到驾驶员的座位上。原来,车行里的“样车”都是“整装待发”的,他将车开了出去。杰夫边开车边说:“你只有亲自坐一坐,才能体会到这种车的无穷魅力。”
这瞬间发生的一切,简直令我不可思议。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顾客或买家,只是对一种车稍稍表示了好感,竟会立刻迎来一系列的“微笑服务”,甚至要上街试车。我体会到一种无法抗拒的推销力度。
回到车行,我还是直言这种型号的车价太高。杰夫将我们带到宝马;车前。他说:“与奔驰相比,‘宝马’更增加了个人化的色彩和驾车人的乐趣,时速照样能达到200公里以上;”
看到我们没有买的意思,他又向我们介绍德国产的奥迪、欧宝、大众车,以及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他说:“这些车分自动和手动挡。自动挡开起来省事,用不着换挡,特别是遇到堵车时,优点十分明显。装上车载电话,可以一手把方向盘,一手打电话。”
我想起他刚才的“示范动作”,那正是一台自动挡车。
一晃两个小时过去了。我提出回去商量一下,杰夫却硬要留我们共进午餐。这怎么行?车还没买,而且在不在这儿买还不一定,怎能无功受禄!我们执意要走。
杰夫诚恳又实在地说:“买不买都没什么,你们中国人讲缘分,大家相认就是缘分。交个朋友嘛!”话说得实实在在,盛情难却,我们只好客随主便,跟着杰夫来到附近的一家西餐厅。
在席间,杰夫告诉我们,他的海泰车行在南非共有6家连锁店,分布在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德班等城市。
“作为一名博士,您为什么经营汽车生意?”我不经意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赚钱。”杰夫立刻爽快地说,“选择汽车生意,就是选择与富人做生意。只有与富人做生意,我才有可能赚大钱。”
我瞪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体味着这精辟的论述。
“现在生意场上广泛流传着所谓‘犹太商法’,其实无所谓什么法,它只是经商的一些诀窍和规矩。”杰夫一板一眼地说,“所谓‘犹太商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商界的活动归结到一组普通数字上,即22:78法则。
犹太人最先发现了这一神奇数字,并把它运用到了生意上。我们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富人与除了富人以外的普通人,数量之比大约是22:78;而普通人与富人财富之比也是22:78。据此,犹太人总结出,要想赚大钱并事半功倍,就要首先考虑与富人做生意。”
我们最后没有在杰夫的车行买车,并不是我们不想买,实在是囊中羞涩。最后,我们买了一辆“二手车”,这车也是在杰夫帮助下买的。
精明的商人当然不会放过每一个商机。不过,我们“心甘情愿”。商界有这样一句话,精明的商人不是盯着别人的钱口袋,而是算计自己的。钱让谁赚,不都是赚嘛。
在我们讲明实情后,杰夫带我们去看了几家旧车行。因为是同行,他们之间很熟。我们只花了1.5万兰特(相当于人民币3万元)买了一辆相当不错的宝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