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百姓们都是冲着凑热闹去的,大约三成到五成的青年都是憧憬着军队的将领们,其中少不了许多军迷能够将大秦的军团之中的各个王牌兵种特色兵种倒背如流。
而读书人则是去看文官集团的,为首的国子监、云麓学宫的祭酒,以及大秦文相,承担着整个大秦读书人的排面,那一袭官服出行的姿态在学子眼中看来,并不差威风凛凛的武将半分。
女子们大多是各有各的喜好,不论年轻的待字闺中,还是已经嫁做人妇,都不妨碍她们去看帅哥的想法。
至于余下的人只是凑热闹而已,毕竟这队列中全部都是大秦权贵阶层,多看一眼都仿佛能沾染点贵气。
可明眼人明白,这队列浩浩汤汤,实际上已经各自成群,大秦朝堂格局之变已见端倪。
太子赵厚在最前方,毕竟是太子,东宫之位不可动摇,他暂时独占鳌头。
可镇北王已经越过了其他的皇子,平淡的骑乘着骏马仅仅落后他一个身位。
这已经不是司马昭之心了,而是赤裸裸的挑衅。
镇北王是最小的皇子,但全然无视了其他皇子的位置,直接占据第二,偏偏其他皇子也都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心知肚明根本无力抗衡,索性就当了吉祥物。
事实上,这代皇子的的确确都不太行,太子封的太早,而其他皇子早早就熄了斗争心思,见到老皇帝日日操劳的模样,更是不乐意去做皇帝,干脆一个个都摸了。
倘若有一个皇子有点野心,或许会被赵厚利用着作为挡箭牌,可一个都没有,赵厚不免后悔自己这些年的压制太狠了,导致手里根本连牵制赵远的棋子都没有,只得自己下场。
今天终得见分晓。
至天坛。
百官都准备好。
天坛专门用于祭祀天地,这里自然也属于皇家禁地,常年有着禁军负责看守,和禁城位于同一个中轴线上,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地点,而是一整个建筑群落,共有祈年殿,寰丘坛,祈谷坛,皇穹宇,皇乾殿、丹陛桥、神乐署、斋宫,七十二连房等等。
单单是建筑群落的规模就大的惊人,祭祀仪式实际上也十分繁琐,礼部管的就是这方面,连一点点精简都不允许,每一个步骤都要执行到位,不然改天就抬棺材上殿去讲理。
时间点点过去,很快走过了繁琐的仪式,也将要到最重要的环节。
大多的仪式是不必要的,但有的仪式则是必须完成。
“请鼎!”
礼部官员宣告声落下,太子于天坛中央挥袖,对天地朝拜。
一声洪吕大钟的鸣动声传来,建筑物的大门洞开,尘封的大门之后,有一尊青铜大鼎。
大鼎的正面背面各有两字古篆,一共四字,上书——永镇山河。
这便是镇着大秦龙脉的永镇山河鼎。
镇压龙脉之物,也是大秦开国皇帝找到的天下至宝之一,通过它得到了龙脉助力,这也成了能推翻前朝的关键之物,对赵家来说,它等同于半个老祖宗。
故而有传闻,得此山河鼎者得天下。
永镇山河鼎和赵家的气运所绑定,是极其重要的皇室气运之物,恰如紫微星照禁城,自然邪祟难侵。
赵家人都有这种特殊的加成,倘若不是赵家人,也可以获得来自大秦的气运,办法就是做官。
入仕的文官,一旦得到了皇家所认同的官职,品级得以提升,那么他们也能够显化出气运之力。
三品文官为孔雀,二品为锦鸡,一品为仙鹤。
气运之力也是读书人除了浩然正气之外的另一杀手锏,稳定治世的文官绝不好惹。
而大秦气运的源头便是永镇山河鼎,它之下便是贯通了大秦中土的龙脉,气运和龙脉密不可分。
天坛祭祀,祭祀天地只是噱头,真正祭祀的是永镇山河鼎。
保证大秦气运不衰才是最重要的事,对文官和赵家而言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