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沙俄帝国国旗 > 第三章 名传千古的大人物(第4页)

第三章 名传千古的大人物(第4页)

托尔斯泰的思想极其矛盾,这是他作为一个贵族知识分子,希望弘扬社会正义,寻求新生活而表现出的矛盾。他时而清醒,时而软弱;时而斗志昂扬,时而又彷徨无力;时而呼喊正义,时而又苦闷无奈,这些也恰恰反映了俄国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现实,因而,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虽然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一些空想甚至反动的成分,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其对于世界文学的贡献,他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是世界公认的文学泰斗。

青铜骑士普希金

普希金(1799。6。6-1837。1。29),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在俄罗斯莫斯科诞生,出身贵族。普希金自小酷爱阅读,为了阅读书籍,他常常在父亲的书房一待就是整天整夜。于是,在年仅8岁时,他就已经把许多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阅读完了,甚至还开始自己创作诗歌。

1811年,普希金考入俄国皇村中学,这是当时俄国最出名的一所中学,那里的老师思想先进,时常向学生们颂扬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以及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进思想,这给年轻的普希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愈发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1817年,普希金在皇村中学顺利毕业,开始在外交部工作。工作期间,普希金经常与思想先进的十二月党人联系交流,受到他们的影响,普希金创作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以表达他反对专制、反对暴政、崇尚自由的思想感情。

1824-1825年,普希金在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被幽禁两年,在此期间,他搜集了大量的民歌和故事,专心考查俄国的历史,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创作风格也越来越倾向于现实主义,此外,他还完成了上百首诗歌作品的写作。1825年,普希金成功创作了《鲍里斯·戈都诺夫》,这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影响深远。

1826年,尼古拉一世登上沙皇宝座,他下令召普希金回莫斯科,并在暗中派警察监视其行动。对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普希金曾以为他是个明君,幻想他会将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全部赦免。然而,很快,普希金就意识到幻想的不切实际性。后来,为了表达自己始终忠诚于十二月党理想的信念,普希金创作了政治抒情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1830年秋天,普希金回到父亲的领地,他在那里待了三个月。然而,这三个月,让普希金在创作上实现大丰收,在文学史上堪称“波尔金诺的秋天”。这个秋天,普希金不仅完成了已延续7年之久、他最重要的作品--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还撰写了近30首的抒情诗,以及四部诗体小说《吝啬的骑士》、《莫扎特与沙莱里》、《瘟疫流行的宴会》和《石客》。此外,他还创作了《别尔金小说集》,其中收录了堪称俄罗斯短篇小说典范的《驿站长》。《驿站长》一作,不仅让普希金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还使“小人物”的塑造成为文学经典。

1831年,普希金移居彼得堡,重新回到外交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又完成了《青铜骑士》(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童话诗)、《黑桃皇后》(短篇小说)以及两部阐述农民问题的小说《杜布洛夫斯基》和《上尉的女儿》等大量作品的创作。

1935年12月31日,普希金向沙皇尼古拉一世申请创办文学杂志《现代人》,两周后,申请受到“恩准”。1836年4月11日,《现代人》正式出刊。后来,别林斯基、涅克拉索夫等人接了普希金的班,继续为《现代人》出刊至19世纪60年代。现代人给俄罗斯的先进人士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为俄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家。

普希金在创作上弘扬自由和先进的思想,这使沙皇政府感到屡屡担忧。不料,沙皇政府竟然耍起了阴招,他们怂恿法国籍的宪兵队长丹特斯,让他对普希金的妻子纳塔利娅·尼古拉耶芙娜·冈察洛娃下手,将她亵渎,以挑起普希金和丹特斯之间的矛盾。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展开了决斗,最终普希金因伤势过于严重无法治疗,于当年的2月8日与世长辞,终年37岁。普希金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追求自由的精神始终鼓舞着俄罗斯人民,激励他们与沙皇的专制和暴政斗争到底。时至今日,俄罗斯人民仍对普希金的尊敬和爱戴之情仍然相当深刻。

写实大师列宾

列宾(1844。8。5-1930。9。29),全名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州的一个军人家庭,是19世纪后期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将自己充分理解到的现实生活,用历史画和肖像画的艺术形式巧妙而生动地表现出来,他创作了大量的画作,将俄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世界各国画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

列宾的父亲是一个屯垦军军官,自幼列宾就跟着家人在屯垦地耕耘,贫困而艰难的生活使他深有感触。列宾曾多次目睹囚犯被驱赶的情形,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他绘画创作的典型素材。列宾绘画才能的开发主要得益于其表哥,当时,在画坊当学陡的表哥经常会带一些绘画的器具给他,主要有纸张、颜料和画笔,渐渐地,列宾就开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

1863年,为了报考美术学院,19岁的列宾移居到了圣彼得堡,开始到彼得堡绘画学校学习绘画知识。1864年,列宾顺利考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在学期间创作了肖像画《瓦西里·列宾像》、《赫洛博申像》、《舍芙卓娃像》以及《斯拉夫的作曲家》群像等一系列的作品,此外,还有幽默而生动的油画《准备考试》。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列宾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他的作品主要以民主主义为题材,展现了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说:“现在庄稼汉是鉴定人,因此必须表现他们的利害关系……”。(1-15列宾油画作品)(1-16列宾笔下少女)(1-17列宾油画作品《篱笆旁的乌克兰女孩》)(1-18列宾作品)

1876年,列宾将他从美术学院获得的三年津贴用于去意大利和法国的旅游进修。这次学习,加深了列宾对西欧古代与当代各流派艺术的了解。旅游期间,列宾创作了多幅风俗和风景画,包括《巴黎的咖啡馆》、《萨特阔在水晶宫》、《维尔的运石马》、《巴黎郊区》、《巴黎的蒙马特大道》以及《捕鱼女》,等等。

回到俄国以后,列宾重回故乡哈尔科夫州,又创作了多幅风俗画,主要包括《羞怯的农民》、《眼神锐利的农民》和《祭司长》等。1878年,列宾参加巡回展览画派成立的“巡回展览美术家协会”,而后专注于创作以农民为主要题材的绘画作品,如《在乡政府》和《晚会》。这些作品中,有多幅鲜明地展现了农民参加俄土战争的事实,主要有《归来》、《送新兵入伍》和《回国,过去了的战争英雄》,等等。此外,利用外光表现手法,列宾在《橡树林中的礼拜行列》和《库尔斯克州的礼拜行列》中展现了各种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形象。

19世纪80年代初,列宾创作了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是他在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1882年,列宾再次移居到圣彼得堡,还时常到世界各地旅游,此时,其绘画创作进入了高峰时期。然而,由于列宾的作品表现手法现实,其许多描绘革命者的作品由于被沙皇政府无法通过检查机关的检查,而在展览会上被撤离,包括《押解》、《宣传者被捕》、《拒绝忏悔》、《意外的归来》、《集会》以及《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巴黎公社社员墓的年祭》等。在此期间,列宾还完成了大量肖像画的创作,如描写批评家的《斯塔索夫肖像》,描写作家的《皮谢姆斯基肖像》,描写革命家的《莫索尔斯基肖像》,描写外科医生的《比罗戈夫肖像》,描写女演员的《斯特列别托娃肖像》,等等。此外,列宾还创作了《托尔斯泰肖像》、《托尔斯泰耕地》、《托尔斯泰下棋》以及《托尔斯泰工作》等描绘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另外,列宾完成了许多以大型历史为题材的油画,包括《索菲亚公主》、《伊凡雷帝杀子》和《札波罗热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等等。

19世纪90年代,列宾的绘画风格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影响,创作的油画《多么自由》和《果戈理焚稿》吸收了印象主义画派的特征。此外,列宾还创作了许多描绘俄国革命情形的作品,包括《红色葬礼》、《在沙皇的绞架附近》、《驱散示威游行》以及《1905年10月17日的示威游行》,等等。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列宾的居住场所由于位于圣彼得堡郊区而一并被划归到芬兰。晚年时,列宁和伏罗希洛夫盛情邀请列宾回到俄国,然而,鉴于晚年的他体弱多病,列宾没有再回去。1930年9月29日,列宾在芬兰离开人世,终年85岁。

政治家彼得·斯托雷平

彼得·斯托雷(1-19彼得·斯托雷平)平出身贵族,是俄国著名的政治家。他少年时曾在彼得堡大学求学,毕业后,历任格罗德诺州和萨拉托夫州州长。农民起义时,因镇压起义有功,而得到尼古拉二世的青睐,并于1906年被任命为首相,同时兼任内务大臣。次年6月2日,彼得·斯托雷平捏造“叛国政变”之罪名指控俄国社会民主工党,65名杜马代表被斯托雷平逮捕。6月3日,第二届国家杜马被解散。这一事件被称为“六三政变”。随后,在彼得·斯托雷平的主导下,沙俄政府建立军事法庭网。大量工农群众被无辜镇压,1905年发生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在此宣告失败。这段时间,被称为“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但他也为当时经济做出了不少贡献。他致力于土地改革,制订法令,使得农民可以退出村社。且村社的份地不是公有,而是农民私有。1911年的土地规划条例中,份地的私有得到确定。当时,农民银行也对利用份地建立独立田庄和独家农场的农民进行扶持,这极大地扩大了富农阶级,村社也随之被摧毁。经济由此这一举措也得到发展。同时,他推行移民政策,主要是指向西伯利亚等边疆移民。斯托雷平的这些政策,客观上多少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尽管这种促进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据统计说,从1906年到1916年这十年间,脱离村社的农民只有24%。但这并不阻碍他成为俄国伟大的政治家,且直到现在,他在“最大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中还能排在第二位,可见他的重要性。

1911年,俄国社会党人在基辅暗杀了斯托雷平。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20柴科夫斯基),堪称19世纪俄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他不旦精通俄罗斯民族音乐,还精通西欧古典音乐。他生于1840年4月25日,从小就对音乐有敏锐的触觉,无疑是一个音乐天才。10岁时因为他父亲反对他学钢琴而到彼得堡法律学校求学。毕业后,他在司法部谋得一个9品文官的职位。但22岁时,出于对音乐的强烈爱好,他决心放弃工作,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音乐。

1865年,柴科夫斯基毕业,他因为出色的音乐才能被邀请到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教授,直到1877年。随后,他因为婚姻破裂而逃离莫斯科,并开始与梅克夫人通信。在他后来的创作生活中,梅克夫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给了很大的帮助。而这段生活,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从他笔下出来。他的音乐作品,大多以民歌和民舞为基础,所以被烙上深深的民间特色,且具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也是这个缘故,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民族性内涵,又有极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内容与形式也完美结合。在他的作品中,鲜明的音乐形象,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语言,现实主义和浪温主义相结合,显得十分丰富多彩。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体裁很广,包括6部交响乐、10部歌剧、3部芭蕾舞剧、3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奏曲、12部大型交响乐曲、5部重奏曲及大量小型作品。其主要作品,兹列如下:

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等。

1893年11月6日柴科夫斯基在圣彼得堡饮砒霜自杀,终年53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