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的街道上,常常能见到男生们亦步亦趋地陪在女友身边的情景,他们可以为女孩子拎包,陪女孩子逛化妆品店。在一起吃饭时,女孩子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说笑一种情形是绝不可能发生在比她们年长的女人身上的。
说韩国女大学生们不爱读书并不公平。位于新村的梨花女大不仅在韩国各类大学中名列前茅,也是世界知名的女子大学。进入该大学的女孩们的学
习以绩绝不亚于同类男孩子,从这里毕业的学生中不乏活跃在韩国各领域的
”(白领骨干精英):韩国的女长官(部长)、女议员、女CEO们。
在韩国新村,有一条长达一公里的婚纱街。100多家婚纱店毗邻而居,橱
窗内各色西式、韩式婚礼服,向过往的年轻女孩们呈现出婚姻生活最美丽的一瞬。然而在至今严格恪守男尊女卑思想的韩国社会中,少妇们却是活得最
韩国男人凌晨回家是常有的事,因为最普通的韩式应酬也要按照“饭馆吃饭——酒馆拼酒一一歌房纵情”三步进行。韩国人又大多认为没有应酬的男人都没用,因而即使没正经事儿,男人们也喜欢在夜店流连。别说平日不帮老婆干家务,就是周末也休想。韩国老人一般不帮助子女带孩子,加之保姆费特别贵,一般韩国老百姓根本请不起保姆,所以在公众场合见到的少妇们多是背上或前胸绑着个小的,手上拉着个大孩子。
孩子大一些后,少妇们也迫于经济压力选择重新上班。然而在加薪、晋升方面,她们根本无法获得与同龄男性同事一样的机会,就连晚进公司的年轻男同事也比不上。年纪在三、四十岁,在事业上又能独当一面的韩国妇女越来越多,但十有八九是单身。
“出嫁从夫”对韩国少妇们来说,包括尊重夫家的所有人,如果“不小心”嫁给了一家的长子,少妇们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有一位韩国职业妇女,她在一家国外大公司驻汉城机构中担任高级职务,是一个相当西化的人。她
作为长媳在家中也是严格遵守所有规矩。比如夫家在中秋节聚会,她必须一个人从早到晚做出二、三十口人的三顿饭、打扫屋里屋外——听听都觉得“不寒而栗”。韩国经济水平虽然比较高,但韩国人在节日聚会时从不到外面
餐厅聚餐,觉得这样无法体现家人团聚的气氛,这就苦了家中的长媳。
七、缅甸:长颈族女子以颈长为美
长颈族觉得女子颈越长便越美,所以她们由五岁开始,已在上铜圈,十岁开始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直至到二十五岁为止。
长颈族是缅甸土著少数民族,这些与众不同的长颈女都是克扬族人,是缅甸克伦族的一支。游客大多是从西方国家来的,他们兴高釆烈地打量着她们,拍上几张照片,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根本不想了解一下这个少数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
说起克扬族人,他们已在缅甸东部生活了几个世纪。1948年,他们遭到若开族人的侵略和压迫,不得不逃往异乡。目前他们虽然住在泰国北部的难民营里,但仍在努力保持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而让女人在脖子上戴上铜项圈就是克扬族的典型习俗。
有些人说克扬族女人这样打扮,是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像长颈龙,这种龙被克扬族人视为天地万物之父;另一些人则说这种怪异的装扮是为了吓跑在森林里转来转去的饥饿的老虎;还有人说克扬族男人是故意把他们妻子的脖子弄长的,为的是不让她们被敌对部族掳走。
另有一种说法更不可思议,这种装束是男权主义思想遗留下来的,因为男人只消取下一只铜圈,就可以立刻轻而易举地杀死他的妻子。不过多数人都认为这种说法不对。如今克扬族人生活在母系社会中,没有人再去探究这种习俗的由来,因为人们已主要把这看成是美丽与财富的象征。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克扬族人继续在小女孩年满5岁时开始为她们戴上铜项圈。
戴铜项圈的过程并不复杂。女孩接受了几个小时的推拿按摩之后,就有精通此道的人在她脖子上缠上铜圈,铜线截面直径可达1。5厘米。这个仪式完成后,女孩的家人要请全村人一起来热闹庆祝一番。此后的几个月里,女孩要一直戴着那些铜圈,静待脖子发生变化。
等脖子适应了这些铜圈后,就要把它们换成更紧的铜项圈,而且要多加上几只。克扬族女人最多可以戴25只铜项圈,重量在5公斤到10公斤之间。
这些铜项圈可以借助锁骨的支撑来拉长脖子,直到女孩长到青春期、身体完全尊型为止。
族女人认为这种习俗完全可以接受。“一开始是又疼又重,不过最長”克扬族人莫波说,“最苦的是在天热的时候,铜圈热得烫人。”7t初只有到河水里泡一泡,才能给铜圈降降温。假如不这样做,即
使天气凉快下来,被阳光烤热的铜圈仍会把一阵阵热浪传到全身。
八、摩洛哥:“新娘市场”
结婚在阿拉伯人眼中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大事。大体上说,阿拉伯人的婚姻要经过问亲(求婚)、定亲和举行婚礼三个步骤。
1。接受礼物表示同意求婚
阿拉伯人问亲也就是求婚,通常由男方家长或委托人向女方的父亲提亲。
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求婚的具体方式不同:约旦的方法别具一格,男方家往往请当地有名望的长者,前去女方家求婚。长者到女方家后对姑娘的父亲说:“我们想喝你们家的咖啡。”如果对方不接话茬,或者顾左右而言他,说明求婚无望。若对方回答:“好啊,我们一起喝吧。”表示求婚成功。
在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区的柏柏尔人居住地,有“新娘市场”。每年的9月,那里都要举行“穆塞姆节”,即圣徒纪念日,也是求偶盛会。在此期间,女方家长或亲戚领着准备出嫁的女子来到市场,小伙子们睁大眼睛悉心挑选自己的意中人。
这些待嫁女子的打扮各不相同,如果闺中待嫁的少女穿着鲜亮,戴面纱,披圆形头饰;而准备再嫁的寡妇则身着肃穆,戴面纱,但披的头饰是尖顶的。
在“市场”中,求偶的男子可以主动与女子搭讪,如果女子对他中意,就允许他握住自己的手。随后,由负责人在帐篷里为彼此中意的男女填写结婚申请表,由摩洛哥政府授权的代表签字后,婚姻正式生效。
2。定亲前念一段《古兰经》
不同的阿拉伯国家,定亲方式也有差别。在约旦,订婚时通常要有伊斯兰教的教长在场,女方的父亲把手按在未来女婿的手上,并用手帕盖起来,然后说:“你的妻子是我的女儿。”教长闻言,便问女孩是否愿意离开父亲成为这个小伙子的妻子,女孩说愿意,就算完成了订婚仪式。
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订婚前,姑娘要一个人躲在房子里虔诚地登一段《古兰经K以求安拉宽恕她离开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即将扑福怀抱,并求安拉保佑自己日后诸事顺利,大吉大利。订婚一般在瑚蔓订婚的主要内容是商定彩礼的数额、首饰的多少,定下结婚的具体日期毫
订婚分简繁两种,简单的只有双方男家长参加,繁杂的则由双方的全体家庭成员参加,并邀请教长、名人或邻居作为证婚人出席。讲究的订婚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其热闹程度不亚于随后的正式结婚仪式。订婚后,结婚仪式便进入倒计时。女方赶制嫁妆,男方准备彩礼和结婚用品。
3。新郎独守空房到凌晨t第
多数阿拉伯人认为,登记还不是正式结婚,只有举行仪式,热热闹闹的,1才算正式结婚。根据传统,新娘要更衣7次,衣服的颜色分别是:白、红、学绿、黄、蓝、青和黑。埃及锡瓦绿洲地区,新娘要梳10多个发辫,嫁妆是攵100件袍裙。阿曼、阿联酋和科威特等国的新娘还要请专业美容师,用一种叫4“哈纳”的植物叶子将手指、脚面和脚趾甲涂成各种颜色,通常以咖啡色和红俗色居多。同时,她们还用椰子油、芝麻油润滑肌肤,有的还要纹身,比如在M脚上或手掌上绘上彩纹等。t费
阿拉伯人的结婚仪式一般先在女方家举行,然后移到新郎家继续进行。t,
婚礼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歌舞不断。仪式持续的时间根据财力而定,但没有少于3天的。有的甚至结婚仪式搞了一个多月。
举行结婚仪式时,人们在门前空地搭建舞场,妇女们发岀表示欢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