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底线唐薇结局 > 第二十五章(第2页)

第二十五章(第2页)

毕良争辩道:“可传统麻醉方法是使用丙泊酚加阿片类的镇痛药,有一定的副作用;我当时使用的,是对大脑基本无害的帕瑞昔布。”

沈治似乎抓到了一个节点:“可用这种药,必须要有过硬的神经阻滞水平,否则是很危险的。”

毕良笑了:“我具备啊,毫无疑问,如果我都不具备,那新南省就没人具备这种水平。”

沈治同样笑了:“你是在表扬自己吗?你真自信。”

毕良顿声道:“一个信不过自己的医生给你做手术,你敢躺下?”

方远一看两人要吵起来,连忙劝和:“大家都冷静点,我们现在要心平气和地讨论,以解决问题为前提。”说完,方远看向老王。

老王赶紧出来打圆场:“这位沈律师是吧,毕医生有着三十多年的执业经历,也是我们医院麻醉科的带头人,在技术方面,是绝对过硬的……”

沈治打断他:“一个在三甲医院干了三十多年的医生,却还只是一个

主治医生,是不是能说明他的医疗水平呢?”

杨鸿偷笑。

毕良气愤地站起来,指着沈治:“你再说一遍!”

老王连忙拉毕良坐下。

方远对沈治说:“沈律师,请不要人身攻击。”

沈治却说:“是不是人身攻击,我问几个问题,大家就都清楚了。”

老王示意他问。沈治于是说:“请问,毕医生现在的级别,是不是主治医生?”

老王说是。

毕良不以为然地冷笑。

沈治对方远说:“方法官,一个提醒,我在三甲医院十年,离开的时候是副主任级别。”他继而又问老王:“他最近是不是在评副主任的职称?”

老王说对,主要是毕医生平时对这些事情也不看重,这次评职称也是因为要退休了,组织上让他抓紧时间申请。

沈治再次打断他:“毕医生在职称评定中,最新增加了一项新的成果——他在国内权威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麻醉中神经阻滞技术运用》的文章——是不是?”

老王只能如实回答了是。

沈治转向方远道:“方法官,事实很清楚了,这位新南医院‘资历深厚’的主治医生毕良,为了以副主任级别的职称退休,享受更好的退休待遇,需要在为时不多的从业生涯中尽快做出一些成绩,这时候我的当事人——国际知名钢琴家辛承轩出现了。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人利益,利用我方对医学的无知,不惜铤而走险,把辛先生当作小白鼠,在他身上使用并不成熟的麻醉技术!”

毕良激动地站起来,高声呵斥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现场的气氛又紧张起来,方远赶忙调和道:“是这样的,我事先也做了一些相关的了解,打神经阻滞如果出现并发症,是可以靠术后肌电图、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的,是吗?”

毕良点头称是。

方远于是建议让辛承轩做个检测,到底是谁的责任就很清楚了。毕良没经考虑马上同意!

杨鸿笃定地笑了:“我们也没问题。不过,辛先生按照既定行程,马上要飞去维也纳,担任某个国际赛事的评委了。”

方远问:“有没有可能让他早一点回来做检测呢?”

杨鸿说:“我们和赛事举办方是有合同的,提前回来肯定不行,违约的话我们要赔付巨额违约金。”

方远问要去多久,杨鸿答说一个月。

毕良此时冷笑道:“呵呵,开了新闻发布会,然后就跑路,这是故意躲避检测吧?”

杨鸿正声道:“评委邀约是一年前就确定的。不过,为了证明我们的清白,我们愿意自费在国外联系有相关资质的医院做检查。方法官,您看这个方案可以吗?”

不待方远回答,毕良反对道:“当然不可以!你们在国外自己找医院,肯定会玩猫腻,辛承轩的检查,必须在国内有相关资质的医院做!”

杨鸿反驳道:“在国内做,你们难道就不可以去疏通关系啊!”

方远制止了双方的争吵,抛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检测,现在做,和一个月之后做,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

毕良马上答道:“麻醉药物会在身体里代谢,一个月后,即使存在过问题,也是检测不出来的。”

杨鸿说:“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在国外做!”

毕良反驳道:“为什么不能现在就做?你们如果在国外做,我是不会承认的,必须国内做!”

双方争执不下,而且似乎是各有道理,这让办案老手方远也有些伤脑筋了。

医院老王等杨鸿他们走了之后找到方远,希望能尽快结案。因为辛承轩召开发布会之后,已经上了好几次热搜,他毕竟是个公众人物,有很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