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宫内太监的奔走传旨之下,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很快便齐聚太和殿。
桓帝也没有卖关子,直接便将那封急报的内容宣读出来,顿时在朝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这如果急报上的内容属实的话,那简直太惨了!”宰相王崇古声音颤抖。
“为今之计,必须尽快赈灾,安排好难民,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说的倒是容易,这么多难民如何安置,还有水患也需要及时治理,这钱财从何处来?”
“那你说怎么办?就放任不管吗?”
“我……”
“够了!”眼见众官员吵起来没完,桓帝直接一声大喝,打断了他们的话。
“要不要朕给你们上两杯茶,吵的渴了,润润嗓子?”
“微臣不敢!”
眼见桓帝发怒了,方才还吵的脸红脖子粗的一众官员顿时偃旗息鼓。
桓帝脸色难看,“朕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来吵架的,是让你们来说如何解决此事的!”
宰相王崇古站出来,朝着桓帝拱手道:“陛下,赈灾是一定要赈的,关键就是看如何赈,谁去赈?”
李乾元在一旁听着,点了点头。
这王崇古不愧是宰相,深谙废话之道,说了半天跟没说一样。
“王相可有什么好的对策?”桓帝直接问道。
王崇古想了一下,“对于水患治理臣有一推荐人选,都水监水利佥事张禹!”
“张禹?”桓帝皱眉想了想,明显对这个人有些陌生。
王崇古道:“不错,此人颇有才能,而且祖籍便是洛水河上游的青墨城,正好适合!”
桓帝点了点头,“治水之人有了,那赈灾之人呢?”
听到这话,王崇古闭上了嘴,没有再接。
按照常理来说,其实赈灾这事可以算得上是个肥差。
毕竟朝廷的拨款直接从你手中走,不管是采买物资还是修建庇护所,这些钱花了多少,怎么花了全都是你说了算。
可最近大楚国力日渐羸弱,各地藩王割据,大楚朝廷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税收可言了。
虽然前不久李乾元给桓帝想出了推恩令,但这是需要很长时间一代一代过去后,才能看出效果来的,救不了此时的大楚。
所以不是赈灾这官员的位置不好,而是大家都在担心,这赈灾的钱从哪出?
万一到时候领下了赈灾的差事,结果国库里边没有钱,这别说贪污点了,自己不往外贴就挺好的了。
而且几十万灾民的口子,这得贴多少才能堵上,到时候辛苦忙活一场,事情还没办好,这不是纯大冤种。
所以一时间没有人敢领这个赈灾的活。
“陛下,依臣来看,最近大楚实属多事之秋,为了稳定民心,此次赈灾的主官,最好是皇室中人!如果是哪位皇子就更好了!”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硕亲王突然站出来开口道。
“???”
李乾元一脸问号。
不是,这也能扯到我的头上来,还尼玛皇子,现在这朝堂上还有别的皇子吗?
老二一倒,这不就剩我自己了?
你还遮遮掩掩的干啥,干脆直接点我名算了呗?
李乾元正想着该怎么推脱时,桓帝居然被硕亲王这番话给说动了,连连点头。
“思王,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