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感悟 > 第七章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第3页)

第七章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第3页)

第一,由灼烧的热切渴望,支持自己实现确切的目标。

第二,以连贯行动执行确切的计划。

第三,把持住不为负面影响牵动的心,包括亲友故旧的负面暗示。

第四,和一名以上鼓励自己执行计划追随目标的人建立友好的友谊关系。

在各行各业中,想要出人头地,这四个项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大步骤。

这些步骤,是控制一个人经济命运的步骤;是引人走向思想独立自由的步骤;是引入走向或大或小财富的步骤;是引人走向权势名望和举世认同的步骤;是保证有利“突破”必然造访的四大步骤;是化梦想为有血有肉现实的步骤;也是引入走向驾驭恐惧,掌控失意挫折,主宰冷漠淡然的步骤。它就是培养你具有坚强的意志力的捷径。

坚韧的意志力,是克服漫漫人生路上数不尽的艰难困苦的利器,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没有坚韧与毅力,一遇困难,便会半途而废,成不了任何事情,人生怎能出色?

5、贵在“与众不同”

“我本人与疯子惟一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不疯。”这句听上去有些“疯狂”的话语出自西班牙著名画家萨尔瓦多?达里,从这句类似于宣言性的话语里,我们就可以想见这位艺术家及其作品了。

在象牙塔里,在艺术创作领域,“成功”似乎与在其他领域里的成功不完全相同。尽管我们在前面强调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就没有两次不同的创业,但是,就创业而言,其中的确还有一些共同或共通的东西可以遵守,前人的,别人的,等等。而艺术创作则不同,一位作家,一位画家,一个音乐家,他们的价值其实就在于他的“与众不同”。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的作家们写的东西都是同样的体裁,同样的手法,同样的故事情节,那该是多么无趣的一件事情呀!还有,如果世界上的画家画的画都是一个样子,那我们这个世界要缺少多少色彩。所以说,在艺术创作领域里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要和别人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你的价值!

要在艺术的这座象牙塔里取得成功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将“与众不同”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

翻开西方任何一本著名的美术词典,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毕加索总是占据着最多的篇幅。毕加索能获得这样高的评价,不外乎证明了这样一个共识:他是20世纪全世界最重要的美术家。说他是最重要的而不说他是最伟大的,是由于不管爱他恨他,都不得不承认毕加索在美术史上的巨大作用,他在20世纪西方美术领域无人替代的地位。

的确,要选出一个人代表20世纪西方美术乃至世界美术,哪怕觉得为难,或许最后还得投他一票。

在中国,有些文化艺术修养的人,大都知道毕加索这个名字,但对于他的生平、他的创作等方面就不一定了解了。可是要大体掌握西方美术的情况,无论如何不能绕开他。读了下面的这段文字,说不定还会喜欢这位时时出新、并不“易解”的现代派大师。

关于毕加索的生平,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只以一幅被称为“划时代的作品”题为《阿维尼翁少女》(1907年)的裸女画为例予以说明。

《阿维尼翁少女》仅从选材来说,承继于西方绘画史上女裸体这个极为重要和古老的样式,但是在实质上,这幅画却对这一样式的“优美”传统发出了致命的一击,它那狂野怪异的形态,有力地喊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追求:“让风雅灭绝吧!”

在这幅画里,画家在近似完全正方的大画面上,出现了五个超过真人大小的裸体姑娘,她们挤在前景上(严格地说,这幅画并无什么空间深度),仿佛要闯出画面一般。她们的形体好像由一些几何形碎片拼凑起来的,谈不上什么动人的曲线,也没有什么匀称的比例。右边两个人的面孔更背离实情和常规,丑怪得令人害怕,同非洲奇特的面具没多大区别。整个作品,从形象塑造到空间处理,根本无视古典遗训,就像大象进人瓷器店,把一切传统绘画的神圣法则跺得粉碎。但毕加索决非没有艺术修养的大象,他的貌似“胡来”的处理,是学习和探索的成果,其中蕴含着真正的艺术修养。

我们知道,不断发展、不断变革、不断创新是西方文明进步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它的美术的轨迹也证明了这一点。十九世纪末期,反再现性美术传统和古典风范的精神日盛,那些长久受到西方人忽视的异域异质美术,在寻求推翻压在身上的传统规范的革新者这里,获得了热烈的欢迎,给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帮助和形式上的启迪。

《阿维尼翁少女》刚出现时,就连毕加索那些最为前卫的朋友也有些难以适应,但是它的影响不知不觉扩展开去。今天,这幅应和了新审美要求和趣味的作品,已是现代主义公认的少数经典中的经典之一。美术史书,通常把它诞生的时期当作“立体主义”出现的标志。

有一位毕加索的传记作家,曾经用“光荣与孤独”来概括他生活的最后阶段,这一概括不无道理。因为正是他的“光荣与孤独”的与众不同,才使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始终享受着世人的崇敬,几乎被奉为神一般的人物;另一方面,他日益回到自我的天地,沉醉于随心所欲的创作中,跟风赞美他的许多人,并不能真正与他的心灵沟通。尽管受着种种家庭纠纷的缠扰,尽管身体状况也不如以前,可他的创作活动仍丰富多彩,并且带上了更多“游戏”的色彩,仍然表现着这位艺术家的“与众不同”。

在毕加索的一生中,还有一件值得我们再次大书特书一笔的事情。晚年的毕加索所处的时代,正是两大阵营对抗的时代,但他却能凌越苏美之间的纷争,在全世界获得承认。1962年,苏联政府第二次授予他“列宁和平奖金”(第一次是在1950年),纽约现代美术馆则为他举办庆贺八十大寿的展览。发生在同一年的这两件事,标志着冷战双方都把手伸向了这位20世纪艺坛的巨人。1971年秋,为庆祝他的九十寿辰,法国为这位大艺术家举办了一个难得的庆祝会,蓬皮杜总统亲临卢浮宫,为展出的八幅毕加索作品剪彩。

从毕加索的《阿维尼翁少女》和他晚年受到两个不同阵营的共同尊重这件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位艺术家,正是由于卓尔不群,由于与众不同,才取得了一位艺术家所能达到的最高度!

我们要在社会中生存、立足,要与别人相处、共事,我们要发展自己,使自己也踏上成功之路,我们也要靠我们的特点、个性、风格和品牌。

6、别人看得起,不如自己看得起

别人看得起,不如自己看得起。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才能保持奋发向上的劲头。

一个纽约的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尺子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他把1美元丢进卖尺子人的盒子里,准备走开,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来,从盒子里取了一把尺子,并对卖尺的人说:“你跟我都是商人,只不过经营的商品不同,你卖的是尺子。”

几个月后,在一个社交场合,一位穿着整齐的推销商迎上来,并自我介绍:“你可能已经记不得我了,但我永远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觉得自己和乞丐没什么两样,直到那天你买了我的尺子,并告诉我,我是一个商人为止。”

“推销员”一直作乞丐,不就是因为缺乏自信心吗?就是从纽约商人的一句话中,“推销员”找到了自尊和自信,并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心的威力。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居里夫人曾经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所希望成为的人。”

我的一位同事管不好自己的钥匙,不是弄丢了,就是忘了带,要不就是反锁到屋里了。他的301办公室就他一人,老是撬门也不是个办法,于是配钥匙时便多配了一把,放在302办公室。这下无忧无虑了好些时日。有一天他又没带钥匙,恰好302室的人都出去办事了,他又吃了闭门羹,于是他在303也放了钥匙。外边存放的钥匙越多,他自己的钥匙也就管得越松懈,为保险起见,他干脆在304、305、306……都存放了钥匙,多多益善。最后就变成这样的局面,有时候,他的办公室,所有的人都进得去,只有他进不去,所有的人手中都有钥匙,只有他的钥匙无处可寻。到这时,他那扇门锁住的,就只有他自己了。

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让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人生最大的缺失,莫过于失去自信。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作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其所左右,执著但不偏执。

上面两个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的所作所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心态和两种不同的结果。前者是失败的思维模式,自卑的心态,必然会产生可悲的结果。后者是成功的思维方式,充满自信的心态,必然会产生成功的结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