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生当导演开场横扫戛纳电影节的 > 第221章 那些年杀青上(第1页)

第221章 那些年杀青上(第1页)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一部电影的票房除了上交国家的那部分,拿大头的就是院线和制片。

按照国内现行的分账模式,院线通常能拿到票房的45%到55%,制片方则是37%到45%。

而如果制片方如果跟发行方签订的是票房分成合约,那还要从这40%到45%的分成里分走5%到15%。

所以,最倒霉的情况下,制片方可能只能拿到票房的22%,所以日后才会有,电影票房得是投资总额的3倍,制片方才能做到回本的说法。

因此,林凡打从进入电影行业开始,就想要进军院线。

除了院线确实赚钱外,他更想拥有的是话语权。

2005年的现阶段的院线其实是看导演脸色的。因为只有好导演,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院线才能赚钱。

但等2008年后,院线规模扩大,国内商业片市场崛起,在和制片方的对话里,院线占据了绝对的主动。

毕竟有名的商业片导演多了,不放你的电影,也能放他的。

反倒是之前高高在上的制片方,必须求着院线,求宣传,求排片。最典型的就是那部《百鸟朝凤》。

这部电影的导演吴天明,可是曾经的西影厂厂长。

张毅谋的《红高粱》,田撞撞的《盗马贼》,陈凯戈的《黄土地》和《孩子王》,都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

可以说他是华夏五代导演的伯乐,没有他,好多名声赫赫的五代导演,都要再熬上几年,尤其是张毅谋。

当初是在吴天明的力排众议下,才破格提拔当时还是摄影师的张毅谋做导演。

除了眼光独到外,吴天明本身还是优秀导演。那部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首席执行官》就是他的作品。

但这么一位要地位有地位,要成绩有成绩导演,拍出来的作品,却需要制片人用下跪这种卑微到尘土里的方式来向院线求排片,可见当时院线的强势。

老话说居安思危,林凡可不想某一天,自己也沦落到那种地步,进军院线,势在必行。

当天,叶宁在万达的喜来登酒店,宴请了《那些年》剧组。

万达是搞地产的,林凡是搞电影的,朱娅文刘亦飞等人都很好奇,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是怎么凑到一起的。

不过商业的上的事情,他们都不方便问,所以干脆没心没肺的吃吃喝喝。

直到4月初,万达院线成立的消息对外公布,并且看到股东名单里有林凡后,刘小丽这种有心人,才恍然大悟。

同样是在4月初,一条影视产业相关的政令彻底引爆了国内影视产业。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等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

这次的政令不再是广电,商务部活着文化部,而是国务院。

这无疑是向全国乃至全球释放出了国家将要大力发展文娱产业的信号。无数热钱像是百川归海一样,涌进了文娱产业。

在万达院线成立后没多久,金逸,耀莱,比高,大地等民营院线相继成立,林凡知道,属于华语电影时代这才算是真正开启了。

也就在这大势之下,《那些年》也迎来了最后一幕的拍摄。

白色衬衫,黑色西装,剪裁得体的线条将他挺拔修长的身材完美勾勒。领口处系着一个精致的黑色领结,领结打成漂亮的蝴蝶结形状,微微歪向一侧,带着一丝俏皮的优雅。

袖口处露出一小截白色的衬衫袖口,上面镶嵌着两颗银色袖扣,袖扣雕刻着简洁的花纹,低调而奢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