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30岁改变国家 > 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成功(第2页)

相信自己我一定可以成功(第2页)

他不时停下来在路边采上几朵美丽的蓝色花儿,或者听一听野兔跑过草地时发出的轻柔的足音。更多的时候,他因为想起对那个可怜瞎子的看望而微笑着。可怜的瞎子是那样缺少快乐,每次见到他总是那么开心。

突然他注意到太阳正在西沉,天快黑了。“妈妈一定在盼我呢!”想到这里,他拔腿朝家巾跑去。

正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声音。那是水流的滴答声!他停住往下看。海堤上有一个小洞,一小股水流正通过它渗进堤内。

荷兰的每一个孩子一想到海堤的裂隙都会感到恐惧。

彼得立刻意识到了危险。一旦水流在海堤上穿出一个小洞,它很快会将小洞变成大洞,最后将淹没整个国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该干什么。他扔掉手中的花束,爬下海堤,用手指堵住了洞眼。

水流停止了。

“嘿!”他对自己说,“愤怒的水这下被挡回去了。我用手指把它们挡回去了。只要我在这儿,荷兰就不会被淹没。”

开始的时候,一切都不错,但是不久天就黑了,也变冷了。小男孩拼命喊叫。“来人哪!来人哪!”但是没有人听到他的叫喊,没有人来帮助他。

天更冷了,他的两臂酸疼,又僵又麻。他再一次呼叫:“没有人来帮我吗?妈妈!妈妈!”

太阳下山以后,他的妈妈已经焦急地用目光在海堤上搜寻了好多次,但是现在她关上了农舍的门,因为她想她的小男孩一定留在他的瞎子朋友那儿过夜了。未经她的允许就在外边过夜,明早她一定要好好训斥他一顿。

彼得想用口哨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天冷得他的牙齿直打战。他想着他那正躺在温暖的被窝里的弟弟和妹妹,还有他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不能让他们被水淹死,”他想,“我必须一直待在这儿,直到有人来帮我,即使我得整夜待在这里也不能退却。”

小男孩蹲坐在海堤边的一块石头上,月亮和星星向下看着他。他的头低下了,眼睛闭上了,但他并没有睡着,他不时用另一只手揉一揉那只抵挡着愤怒的大海的手。

“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坚持住!”他想。他坚守了整整一夜,把海水挡在堤外。

第二天一早,一个从堤上走过的赶路人听到了孩子的呻吟声。他从堤边往下探看,发现一个小男孩紧靠在海堤上。

“发生什么事了?”他喊道,“你受伤了吗?”

“我在阻挡海水,”彼得叫道,“告诉他们快来人!”

警报传开了。人们带着铁锨赶来,洞口很快修复了。

他们把彼得带回家,交给他的父母。不久整个小镇都知道了他如何在那天夜里救了大家的命。直到今天,人们还永远铭记着这位勇敢的荷兰小英雄。

命运全在搏击,坚持就是希望。对于意志坚强的人,只要咬紧牙关,任何困难哪怕是死神都不会惧怕。

激发你的无限潜能

做一件事情,眼看不能成功,没有希望了,此时,你不要忘记在你身上还有一种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潜能”。20岁的人,潜能是你心中沉睡的巨大力量,一旦唤醒它,它会让高山低头,让大河让路。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比自己高几万倍的高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位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止它逃跑。就在那天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时取下玻璃罩,他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不小心打翻了桌子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子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蔓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到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几万倍的高度。

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有人作过研究:就算是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成功人士,也仅仅开发了他们大脑潜能的1/10而已。大多数人的大脑潜能均被白白地浪费了,因为很多人都在自我怀疑和自卑心理中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他们不相信自己可以像别人一样做出成功的事情,而实际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别人相差无几,这是多么可悲啊!

在日本有一所特殊的大学,它坐落在富士山下,有人称之为人间地狱,也有人把它叫做鼓气学校。每期学员仅受训几天。收取学费高达20万日元,这所学校培养的对象来自公司领导层,其办校方针是让处境不妙的管理者重振雄风。

学员一跨入校门,就会受到这样的训导:“为了今后大干一番事业,你们必须付出汗水和眼泪,而完成科目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共同奋斗,让地狱变成天堂!”学校从不向学员传授生意经和管理方法,而是让他们接受严酷的体能训练,诸如夏天让烈日暴晒,冬天任严寒侵袭等,旨在把他们塑造成最坚强的企业精英。一位学员受训后自信地说:“经过这种特殊的品格锤炼,在员工面前我不再恐惧,在老板面前我不再胆怯!”

学校创始人本桥年代坦言道:“今天对学员们来说,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别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濒临破产的人对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欠缺的是抵抗力和自信心。我们把每个学员推到极限,就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摆脱困境。虽然学校传授的东西很简单,可每个学员都说从中吸取了力量,因为他们经受了极为难得的磨炼。”

卡耐基曾说:“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何种情形,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步入一种可以激发你潜能的气氛中,可以促使你迈上成功之路的环境里。”

永远不要失去信心

面对挫折、困境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望,甚至会产生绝望的念头,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成大事者总是设法将自己从这种落魄中拯救出来。

5岁的张海迪被医院确诊为患有脊髓血管瘤之后,父母不忍心看着年幼的孩子就这样倒下去、成为残疾人,他们千辛万苦背着张海迪走南闯北,访遍天下名医。医院里的大夫都非常可怜这个聪慧伶俐、才智过人的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也想尽最大的努力。在北京,医生想给张海迪做脊椎穿刺手术;但见她嫩骨头嫩肉的,又怕她承受不了那份痛苦。把长长的针头刺进骨髓,其痛苦之状是可想而知的,意志薄弱的成年人也忍受不住,何况一个娇娇嫩嫩、弹指可破的孩子!

面对大夫的犹豫不决和父母的举棋不定,张海迪却张着小嘴坚定地说:“阿姨、叔叔,不要紧,扎针我不怕,挨刀我也不怕,您把我的病治好吧,长大了,我要当舞蹈演员,当运动员……”见小姑娘这般刚强,在场的人,鼻子都酸酸的。多好的孩子呵,多么刚强的姑娘呵!

脊椎穿刺手术开始了。细细的长长的针,穿过张海迪的皮肤直刺她的脊髓。针尖每前进一分,张海迪的身子都要像触电似的猛地抽搐一下。蛇咬蝎螫般地痛啊,扯肝掏胆般地痛啊,张海迪咬着嘴唇,额头上滚着豆粒般的汗珠。大夫的手颤抖着,进针的速度慢了。张海迪却喊着:“阿姨,您扎呀!您扎!您扎呀!”站在一边的妈妈毛骨悚然,针扎在女儿身上,却似穿着她的脊髓,她不忍看这情景,慌忙跑到门外,独自压抑着痛苦的呜咽。“妈妈,您干什么呀?您别哭,我不痛,一点也不痛。”小海迪勉强咧开嘴微笑了一下。见此情景,妈妈用袖口抹抹发红的眼睛,脸上也不自然地露出了笑容。

少年时代无数次治疗的尝试,尽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张海迪的病痛,但在战胜一次次折磨的过程中,张海迪学会了在病痛来临的时候选择坚强,这已成为她人生的宝贵财富。当你尝试着选择坚强、面对光明,阴影就会逐渐离你而去。一个在身处困境时仍能够从能做到的事情出发、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人,比那些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张海迪知道自己的身体条件是无法与别人相比的,又加上经常身受病痛的折磨,从时间上来说也无法保证,因此要想有一番作为,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丰富,就必须利用一切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不懈地挖掘其他人不具备的成功因素。在某一点上的不足,并不等于自己一无是处。只要你能够紧紧地抓住一点,就可能以点带面、以面促点地获得总体突破的机会。

当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的时候,要想有一番作为,更要努力挖掘其他人不具备的成功素质,以求找到突破的机会。当普通人认为书籍是“乌七八糟”的东西时,张海迪却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它们。当有些人正忙于清理“垃圾”时,张海迪却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重病缠身的张海迪根本就没有条件像正常人一样跨进学校的大门,但她具备在当时的条件下许多普通人没有的素质:渴求知识、热爱书籍。在对知识的追求过程中,张海迪逐渐弥补了未能上学的劣势。她的努力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动,它的力量不知要比被动式的读书、求知大多少倍,这也是张海迪能够获得许多正常人也难企及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