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猪八戒和高翠兰的故事简介 > 第11章 血雨腥风灭佛令 侠肝义胆石作媒(第3页)

第11章 血雨腥风灭佛令 侠肝义胆石作媒(第3页)

说得大伙笑呵呵的,都夸张山转运了,找个这么好的媳妇。也有些街坊们拿来酒、肉、果子、衣料当贺礼,张山也千方百计置办了酒席,简简单单举办了婚礼。街上的孩子们还不断在他门前点爆竹,一连热闹了几天。

这翠灵仙子乃是王母娘娘身边的天使,可不比一般女子,她胆大心细,机敏过人,而且敢作敢为,认识不少各路神仙。她只告诉张山自己住在寄云山中,父母早亡,跟外祖父长大,外祖父是个异人,经常出门学道修仙,只有自己住在家中。这次出来就是去寻找外祖父的,没想到遇到了张山,成就了夫妻。

通过几天的交谈,她知道张山确实满腹经纶,志向高远,只因当时官场腐败,权贵把持考试,名曰推荐,实际上是互相利用。张山家境贫寒,而且持才自负,找不到举荐之人,哪能取得功名?为此,她暗暗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论夫妻长短,都要为张山实现抱负。

于是对张山道:“既然你文章写得好,能不能把这进士科考试做的券子重写一遍,让我也开开眼界?”张山疑惑地道:“怎么,娘子也懂得诗赋文章?”翠灵道:“小时候偷偷学一点,怎敢同相公相比?不过,我认识一位从朝廷退休后隐居的高人,常与外祖父论道,他诗词歌赋,经义、文章无所不通。你写出来,我想请他给个评价。”

张山高兴地道:“你还认识朝廷中人?也好也好,有高人给个评价,也不枉我辛苦半生、反而让别人以为我是孤芳自赏了!”说着话,便磨墨铺纸,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张山花了半天时间,把自己做过的试卷重新默写了一遍。写好后,便指指点点同翠灵交流起来,翠灵看他字写得规整,诗赋、文章做得也有气势,一个劲的夸“好”。张山道:“娘子说好不算,必须找那个高人去看。”翠灵道:“相公不知,这位高人怪得很,自隐居后,一个生人也不见,你去,准是见不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山不放心道:“难道让你一个人去不成?”翠灵道:“只能我一个人去。怎么,还怕出什么差错吗?”张山急忙道:“哪里哪里,我只是担心而已。”翠灵劝张山不用担心,第二天一大早便带着试卷,辞别上路了。

翠灵走出了南张镇,见四周无人,便架起祥云,直奔京城而去,悄悄地落在了皇宫大院。

这时正值文武百官上朝,大臣们自觉排成两队走向金殿。神仙都会隐身之术,翠灵忙躲在进殿台阶旁边,她看到文官队伍走在最前面的大臣怀中抱着一本奏折,心中暗自高兴。等那位大臣来到台阶处,故意将他绊倒,奏折摔了出来,翠灵赶紧把张山做的试卷塞了进去。

这位摔倒的大臣正是皇上身边的“红人”,中书侍郎段文昌。他以为自己是上台阶绊倒的,哪里知道会有人算计他。众大臣忙把他扶了起来,把他的奏折也捡起来交给了他。

来到朝堂上,众大臣山呼万岁,施罢了大礼,分左右站立。只听皇上问道:“众爱卿,有什么大事,且请讲来!”太监王公公也随之喊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段文昌忙上前奏道:“臣有本奏。”皇上道:“呈上来!”王公公忙把奏折接过来交给了皇上。

皇上打开奏折,便见到那份写的工工整整的试卷,不知是何意,只得翻开仔细阅览,见文章写得不错,诗做得也好,便问道:“段爱卿,这答卷做的确实不错,但进士科考试已过,人才已经选出,你这时拿出这份答卷,不知是何意图?”

段文昌一听自己的奏折是一份答卷,惊得目瞪口呆,懵懵懂懂地问道:“什么,一张答卷?”皇上抖着那张卷子道:“你看看,这不是一张答卷吗?”

段文昌看了,心中犯起了嘀咕:“我明明写的是浙西旱情之事,怎么却变成一份答卷了呢?”又想道:“这奏折明明是自己亲自交出,经王公公之手转给了皇上,不会有人从中做手脚呀?”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但转念一想:“这次进士科考试,礼部侍郎钱正做知贡举,没想到他是个吃独食的主儿,收受贿赂,徇私舞弊,居然连我也不放在眼中。我曾给他打招呼取刑部侍郎之子,可他表面答应,录取时却没有他的名字。正想找个茬儿收拾他,难道老天有眼,在我的奏折里出现试卷,让我奏他一本不成?”

段文昌正在思考,只听皇上问道:“段爱卿,说话呀,到底怎么回事?”段文昌只得奏道:“启禀皇上,老臣正在犹豫,老臣有本奏本,无本不敢妄奏,可怎么会把一份答卷交给皇上呢?这其中必有缘故,不知老臣当讲否?”

皇上道:“朕也觉得奇怪,有话爱卿且讲!”段文昌道:“此次进士考试,朝中早已闹得沸沸扬扬,都说礼部侍郎钱正独断专行,徇私舞弊,录取及第的都是他关系之人,推荐的平庸之辈,所以考生们不服者多矣,大臣们怨气者众矣!不知谁把这份答卷塞进老臣的奏折中,只是想借老臣之手出出气而已,还望皇上不必追究了?”

当今皇上乃是登基不久的唐穆宗,听了段文昌一番话,顿时大怒,道:“什么,不必追究了?进士考试乃为朝廷选拔栋梁之才,岂能儿戏?”大喊一声:“知贡举钱正!”那钱正早吓得浑身颤抖,听到皇上喊他,哆哆嗦嗦走上前来,扑通跪倒,道:“下官在。”唐穆宗问道:“段大人讲的,可有此事?”

钱正知道段文昌借题发挥,是想报那一箭之仇。在这生死关头,明知道斗不过这位皇上的“红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得答道:“决、决无此事!”唐穆宗道:“这么说,是段大人陷害你?”钱正连忙道:“不敢、不敢,只不过------”

钱正不知所措,抬头见皇上两眼正盯住自己,只得和盘托出道:“只不过段文昌曾嘱咐下官要我录取刑部杨侍郎之子一事,下官不敢徇私,没能办妥。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段大人,该不会为这件事为难下官吧?”

皇上及众大臣听这话,全都吃了一惊。唐穆宗看了看段文昌,段文昌却盯住钱正道:“钱大人,说的有道理。我是跟你讲过杨侍郎之子在这次考试之列;不过,我还跟你讲过户部刘大人之子、翰林元大人之子都在这次考试之列,你是贵人多忘事,今天怎么只提到杨侍郎之子一个人呢?”

钱正听他无端拉出朝中许多人来,知道他是既想掩人耳目,又当着皇帝的面讨好大臣。着急地道:“没、没有------”段文昌道:“没有什么,我还给你讲过进士科考试事关重大,一定要把握分寸,量才录用。可你呢,据朝中大臣们讲,你这次是掐头去尾:大臣们的子弟没有一个进第,这到不足为奇,或许他们考得都不好,你铁面无私,没有录取他们,有情可原。可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也一个没有录取,这就叫大臣们有些想法了,十六名考中的居然都是地方官员和富豪们的子弟,难道他们考得最好,真的就这么巧合吗?皇上,您让大臣们说说,听听他们对这次考试都有什么看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唐穆宗听到这里,觉得有门道,往下瞧了瞧,道:“让大家评评也好,你们有什么见解,尽管说来!”

皇上这一发话,大臣们可沉不住气了,有的是给钱正打招呼没中用的,有的是自己孩子没考中的,还有平常对钱正就看不顺眼的,一个个争相发言。有说钱正徇私舞弊的,也有说钱正贪赃枉法的,还有说这些录取的人都是与钱正有特殊关系的,反正没有一个说这次考试公正,替钱正说话的。

唐穆宗听得头都发涨了,指着钱正问道:“钱正,你还有什么话讲?”钱正道:“他们只是猜想,空口无凭。”

唐穆宗看了看龙案上的那份试卷,道:“这个叫张山的考生,你认识吗?”钱正想了想,道:“知道此人,下官看他的诗赋还好,可《时务策》文章言辞犀利,借古喻今,有损朝廷尊严,所以搁下了他。”唐穆宗道:“原来你只喜欢拍马逢迎的无用之辈。”钱正道:“下官不敢,只是------”唐穆宗问道:“只是什么?依朕看来,把朝廷选拔栋梁之才的重任交给你这样的人,朕还真有些担心哪!”钱正道:“下官知罪!”

唐穆宗指着钱正道:“钱正,你不说诸位大臣空口无凭吗?现在朕也不让大理寺去查你,朕倒要来一次重考,等结果出来,一切就都明白了。”

众官员没想到皇上快刀斩乱麻,拿出这样的好主意,齐声奏道:“皇上英明!”于是皇上便安排由中书舍人白居易、翰林学士王齐主持重新考试的一切事宜,择日进行重考。

却说灵翠在大殿上听得明明白白,自己一招见效,皇上竟然决定要重新考试,真是个没想到的结果。晚上回家便把消息告诉了张山,张山虽然高兴,却又不敢相信。问翠灵道:“那高人怎能知道朝中之事?”翠灵道:“我原来就给你讲过,这高人是朝中官员退隐的,正好他的门生去看他时,说起朝中大事,才告诉他的。我去得正巧,得了这个消息,难道你不相信吗?”张山这才信以为真,认真复习起功课来。

果然不出所料,张山很快便接到官府的快报,催他赶赴京城准备复考。张山不敢怠慢,向邻居借些银两,收拾了行李,携翠灵一道去了京城。

这次考试,是大唐科举制度进士科考试中第一次重考,开了先例。朝廷十分重视,增加了十个名额。放榜时,张山果然名在榜中,而原来考中的十六人只有两名被录取,其余全部落选。幸亏有两名被这次选中,救了原知贡举钱正的命,皇上说他良心还没坏透,对他罪减一等,下了一道“革职查办、抄没家产”的敕令。

再说张山中进士第后,又经吏部选试,推荐他任信城县尉之职,不久后便调任当了应山县令。

应山县城离寄云山不是太远,正是管辖之地。张山上任后便想到了救命恩人。于是同翠灵商议,要一同去寻找、拜访石佬。翠灵道:“恩人是要拜谢的,但老爷刚刚上任,公务千万不可耽搁。不如臣妾先去寻找一趟,等找到后,若能把他请过来更好,若他不愿意来,你再去谢恩不迟。”张山觉得翠灵说得有道理,不过对她一个人出门还是担心,要派两个差人跟她一块去。翠灵道:“这是咱们家私事,岂能惊动官差?我从小就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的,尽管放心!”

第二天,翠灵便打扮成村姑模样,到寄云山来找石佬。翠灵上次看到石佬时就觉得他形象有些奇怪,知道他不是平常人物。当时因为情急,哪顾得互相问明来历,其实翠灵早就想来探探他的根底。正是:

姻缘也非前世定至高神权难操纵

两厢偶遇成婚配多亏做媒石头精

喜欢尘缘丨猪八戒与高翠兰的故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尘缘丨猪八戒与高翠兰的故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