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sǎ)江郊,高者挂罥①(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è)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gān)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③(chè)!
安得④广厦(shà)千万间,大庇⑤(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⑥(wù)见⑦(xiàn)此屋,吾庐⑧独破受冻死亦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注释】
①挂罥:挂着,挂住,缠绕。罥,挂结。
②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③何由彻: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④安得:如何能得到。
⑤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
⑥突兀: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⑦见:通“现”。出现。
⑧庐:房子。
【译文】
八月里深秋,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飞过江去落遍了郊野。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不能喝止,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一样,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到下雨时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雨漏像麻线一样密集不断。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又湿又冷的长夜,如何挨到天亮。
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就让天下受寒的人们住进,人人喜欢。任凭风吹雨打也不惊恐,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②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③(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⑤不能尽其材⑥,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⑦(yé)?其真不知马也。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注释】
①伯乐: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②奴隶人: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③石:古代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④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表现、显现。
⑤食之:食,通“饲”,喂。
⑥材:本能,指千里马的食量。
⑦邪:通“耶”,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满足千里马的食量;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