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中间,有顶红色轿子,轿子旁站着一名青年。
青年身披红色的喜服,傲慢又桀骜地注视着前方。
两旁的百姓看到这些人,脸上露出惊恐之色。
他们纷纷朝不同的方向飞速地奔跑着。
眨眼间,街上已看不到百姓的身影。
青年见此,鼻孔朝天,哼了一声,
不屑地朝百姓离开的地方瞥了一眼。
他暗骂一声:这帮贱民,真是不识好歹!
说罢,青年没再管这些事,示意手下继续前进。
身旁的小弟得令,谄媚地朝青年跪下行礼。
他叩头如捣蒜般,声如蚊子:
“是,少爷。小的马上办!”
而后,他手一挥,上百名家丁将手中的红布抛出,
制造出一副“百里红妆”的景象。
稍后,青年在家丁们敲锣打鼓的欢送下,
踩着红绢布,径直向县令府衙而行
。。。。。。
等青年的队伍走过,百姓这才走出家门。
他们“呸”了一声,愤慨地道:
“不过是郡守的小舅子,有什么了不起!”
“这种人迟早会被天收去!”
“听说了吗,晋王在徐州实施仁政哎!”
“听说了,可惜俺们无法前往!”
“县令是氏族的人,俺们惹不起!”
“最近有谣言说,咱们这里有个地宫!”
“嘘,你不要命了吗,这种事也管!”
。。。。。。。
百姓们议论了一会,便散去了。
此时,在临沂城惜忆楼五层,戏凤间
一名黄袍少年站在窗前,朝下注视着街上的动向。
不多时,门外响起敲门声,站在他身旁的黑衣人忙去开门。
一名身穿黑灰色袍服的老者走了进来,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