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对比往年,情况已经好太多了。
根据长安记载,前前十年,长安每年因严寒冻死者,年均六百三十人,包括李长河穿越而来的武德九年。
李长河记得很清楚,武德九年的冬季,他在街上看到有不少人冻死拉走。
所以在贞观元年开始,他就早早做好了准备,想方设法提升百姓冬季御寒能力。
但是古代御寒的物件太少,尤其是贫苦人家,甚至是一家只有一件出门御寒的衣物,在冬天,常态便是一人出门,其他人就在家里躲在茅草中,没错,没有看错,有些人家连御寒的被褥都没有。
这才是现实。
当然,也许有人问,古代不是有皮毛吗?不可以御寒?
呵呵,这些高级材料不是普通人能用的起的,强如张东升一家,使用这种材料也要肉疼一番,其价格贵的可怕。
大多数普通人还是麻衣御寒,但麻衣的保温实在是太差了。
诶,或许有人又会说,古代人不是养蚕织丝吗?丝绸应该挺多吧。
不好意思,丝绸之路虽然响当当,但价格依旧坚挺挺。
那住房保温呢?用柴火啊!
实际上,平民和贫民则可能居住在简陋的茅屋或土坯房中,保温性能非常差,柴火价格也不便宜,中产可能用柴火,普通人连热水平时都舍不得烧。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眼就知道个中道理。
因而,贞观元年以来,李长河不断推进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纸张的进步,使得价格大大降低。
这就催生了纸物御寒。
还有就是南北方差异,北方冬季更冷,朝廷下令从南方调来不少御寒物件,使得长安今年冬天的御寒物价格降低不少,但即便如此,事实还是死亡七十四人。
当然,重点不是这点,而是后面写的相关政策。
经过李长河不懈努力,马上将推出新的农政。
棉花种植令。
喜欢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