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才华之高,“与其说韩愈、柳宗元开古文复兴气运,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同时,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心腹上官婉儿素以才女著称。她不同于那些酷吏、诸武和男宠,仅仅一时充作武则天镇压反对派的工具;也不同于那些治国能臣、忠勇将帅,多是武则天政策的执行者。她是武则天的心腹、笔杆子,长期生活在武则天身边,一面精心侍奉武则天,一面在宫中执掌制命,为武则天代笔草拟敕诏,活跃于政治舞台上。朝中文武臣官无不对她另眼相看。
上官婉儿是陕州人,祖父上官仪是唐太宗时代的名臣,后来因忤逆武则天而被杀,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儿随母亲一道没入后宫,算是带罪执役的犯官家属,受到无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儿随着宫中女官读书识字,十四岁的她就受到武则天的亲自召见,对她的下笔千言赞不绝口,将她留在身边,担任一些文书佐理工作,逐渐参予撰拟诏书,参决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这时她还只是个19岁的小姑娘。
即使是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上官婉儿依然不愧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职业新女性。这个漂亮女人,不仅拥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事业有成,而且还非常明白该如何去享受生活,享受人生。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女秘书,简直就是职场女性的楷模。
既是职业女性,那当然从她的工作说起。
上官婉儿和武则天本是仇人,因为武则天杀了她的祖父上官仪和他的父亲上官庭芝,她和母亲也成了宫里的仆人。但这两个女人都非常大度地抛弃了恩怨,而开始在事业上密切合作。以此就可看得出来,上官婉儿是个事业心很强的女人。
上官婉儿在14岁就担当起了女皇的秘书,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天才少女。和所有的秘书一样,上官婉儿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为领导起草各种报告。上官婉儿是个写文章的好手,总是能把各种报告都写得非常具有文采。不但如此,她还练得一手好字,使领导武则天看起报告来也感觉赏心悦目。
一位好秘书还有一项重要的技能是必须掌握的,那就是善于察言观色,做领导肚子里的蛔虫,对领导的心思,领导的喜怒哀乐了然于心。兰智慧心的上官婉儿就有这种本事,所以深得领导的喜爱。慢慢地,领导武则天发现,自己已经少不得这个得力的秘书了,没有了她,工作就不顺畅。于是她自然也就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了这位秘书。上官婉儿就这样顺利地进入到国家权力中心,逐渐成为影响国家政权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都得给这位秘书几分面子。
上官婉儿对武则天惟命是从,很受武则天的宠信,但也有一段时间屡遭训斥。不是因为她办事不力,而是因为独身半生的她,理解不了武则天的情态心理。时年七十多岁的武则天因男宠薛怀义死后,御医沈南蓼身心虚弱满足不了自己,整天陷入寂寞无聊的烦闷之中。她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责骂侍女。上官婉儿虽然善解人意,但从来没尝过男欢女爱的滋味,对武则天的变态只能感到惘然。后来张易之、张昌宗两位美少年入宫侍寝,武则天才又精神焕发,精力充沛起来,上官婉儿这才似有所悟。据说上官婉儿额头上的一道创伤还是她与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调情时,武则天醋劲大发,一剑砍伤的。这件事差点要了上官婉儿的命,对她来说肯定是个惨痛的教训。再怎么开放,也不能去挖领导的墙角啊。
在事业上,上官婉儿已经相当成功了。但她可不是那种不懂得享受生活的女强人。正相反,她的生活相当丰富多彩。
作为一位杰出的职业女性,上官婉儿选择了晚婚。在给武则天做秘书的漫长的近30年岁月里,她一直保持单身。直到42岁时,才嫁给了新登基的皇帝中宗。
上官婉儿的婚姻观和历代女子,哪怕是女权兴盛的唐代的女子也很不一样。在古代,除了宫女、妓女和尼姑,女子大多早婚,到40来岁还保持单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上官婉儿拒绝婚约束缚、宁缺毋滥的婚姻观倒和现在的职业女性不谋而合。而她那开放的情爱观念,也和现代的前卫女性很是相像。既然没有婚姻的约束,那她的情感生活就更加随心所欲。史书上记载,因为上官婉儿的权势,全唐朝想做她情人的男人在门口都排长队了。正史有记载的,婉儿的头号情人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旧唐书》上说,婉儿与武三思淫乱;《新唐书》上说,婉儿通武三思。婉儿与武三思也并不仅仅是情人关系,他们还是政治上的盟友,事业中的合作伙伴。其实,上官婉儿最爱的还是唐宗室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却爱着武则天的蛭女武玄霜,最爱上官婉儿的又是长孙泰,长孙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这几人都是朋友知交,在这种不可言说的困境中,上官婉儿对远在天山的李逸写道:
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尽管求爱者门庭若市,从来都不乏情人,但上官婉儿却长期保持着自由的单身,直到武则天死后才嫁给了新皇帝,做了昭容。这位职业妇女在失去正式的工作岗位后,仍然不甘心于做后宫中悠闲的全职太太,依然运用她的权力,影响着政坛的风云变幻。由于跟太平公主的关系闹僵了,上官婉儿便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地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他们权势熏天了,派兵杀了武三思父子。
武三思被杀后,韦后专权,毒死了中宗,引起了李隆基发动政变。当李隆基率众进入宫中杀死韦后及安乐公主后,上官婉儿心存侥幸,率领宫人秉烛出迎。她拿出一纸诏书的底稿让李隆基过目,说当初是她亲拟诏书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以相王李旦辅政的,不过韦后不肯。这个未实现的“功劳”没有打动李隆基,上官婉儿当场被李隆基的部下一刀杀死。这个聪明一生的才女佳人终究没有逃脱厄运,竟惨死于这场流血的事变之中,死时年仅47岁。从此,像她这样的高级职业女性在唐朝中不复存在。
上官婉儿死了,她的文学成就却流传下来,她的诗文创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风,力革南朝以来四六骈俪的章法,挣脱六朝余风,使文风为之大变。与其说开古文复兴气运的是韩愈、柳宗元,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她的诗对唐诗的辉煌发展也有极大的启导作用。到了开元年间,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儿的才华,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作序。张说为她写到:“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兹录一首她游骊山时写的诗以资佐征:
三秦季月景龙年,可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掣金马跃,国瞩霜原玉作田。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岁岁年年常扈驿,长长久久乐承平。
这诗写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岁岁年年不再有腥风血雨的杀伐场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她帮武则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会轻易放过她的。上官婉儿又何尝不知道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可是,太多的权欲、物欲、情欲,她管不住自己啊。
4.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不仅仅因为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太平公主父亲是大唐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母亲是大唐的皇后,大周的皇帝武则天,长兄李弘被迫谥为章敬皇帝,次兄为章怀太子李贤,三哥和四哥分别是大唐的中宗和睿宗皇帝。她从一出生,便三千宠爱在一身,是大唐王朝最被珍视的人。
其实,太平公主一生很不太平,她的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从小,她骄横放纵,长大后变得凶狠毒辣,野心勃勃地觊觎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梦想像她母亲那样登上御座,君临天下。然而,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悲剧结局告终。太平公主虽不乏心机和才干,也曾纵横捭阖得意于一时,但终未能承传母志,位列九五,只是在史书上留下许多五颜六色的斑痕而已。
太平公主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与薛绍。大约在太平公主十四五岁时,有一次她穿上武官的服饰在父母面前跳舞。父母笑着问她:“你又做不了武官,为何要这样?”她回答说:“将它赐给驸马可以吗?”唐高宗把她嫁给了薛绍。薛绍也是世家子弟,母亲是太宗皇帝的女儿城阳公主,算起来薛绍和太平还是表兄妹,算是门当户对。作为“二圣”的独女,太平公主的婚礼空前盛大。点燃在路两边照明的火炬,居然把一路的绿树都烤焦了,而装着嫁妆的车子规格超大,因此,连县府的墙都被推倒了。薛绍与太平是一对恩爱夫妻——短暂的七年姻缘生育了四个孩子,但是这段本该美满的姻缘中途却夭折了。
早在太平公主出嫁以前,武则天就对准驸马两个哥哥的妻子大为不满,说这两个嫂子出身寒微,怎配做自己女儿的嫂子呢?便逼着薛绍的大哥二哥休妻。幸亏有人力劝,说她们也是出身世家大族,只是不够豪贵而已。武则天方才作罢。后来,武则天将冯小宝纳为男宠,为了给情人长些身份,又硬逼着薛绍认冯小宝为叔父。这个窝囊气就更让薛家的长子受不了。于是他密谋造反。结果事泄。薛绍虽然没有参与此事,武则天由于他认冯小宝为叔父很勉强这件事,早已对这个女婿心有怨气,趁机一并发泄出来。结果薛绍被关进大牢,活活饿死。
武则天又选择了她的一个堂侄武攸暨做太平公主的女婿。武攸暨此时已有妻室,武则天暗中派人杀掉他的妻子,强行将他配给太平公主做丈夫。武则天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武攸暨,可能是因为武攸暨“沉谨和厚,于时无忤”,是个比较可靠、可以和太平公主长久生活的人。
载初元年(690年)七月,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两个月后的九月,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封武氏子十四人为王,武攸暨被封为千乘郡王。太平公主与武氏联姻,使她被武则天很好地保护起来,避免了李氏子弟可能遭到的不测。武攸暨与太平公主育有两男一女,延和元年(712年)即太平公主死的前一年病故,和太平公主一起生活了22年。
太平公主的两次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政治联姻。她在没有势力时就已经“崇饰邸第”,有了势力后更是“田园遍于近甸膏腴”,家中的男女仆人有千人之多,她“食”的实封,曾达到过一万户。唐前期制度,食实封就是享受户丁交纳的租税。太平公主“食”的户都按大户计算,一户七丁。若一丁交绢二匹,太平公主一年仅得绢就有十四万匹,而当时国家年收入绢多则百万,少只有七、八十万匹,太平公主的收入敌上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太平公主的这种聚财不仅是贪欲和奢侈,更是国家经济的一大祸害。这无疑会引来正直之士的反对。太平公主后来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与她在经济上的横征暴敛有着很大的关系。
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年)开始开府置官属,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年),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第三次政治斗争便是和侄儿李隆基争夺天下。事情发生在睿宗在位的几年(710--712年),但此时的李隆基已不是当年的毛头小伙,他有了皇太子的合法身份,后来睿宗皇帝又禅位于他,在斗争中,太平公主处于劣势。她和亲信们密谋除掉李隆基。玄宗即位的第二年年——先天二年(由于这一年十二月改元为“开元”,所以也是开元元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