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明走进我的诊所时,我第一眼就认出了他。尽管他戴着帽子,帽檐压得很低,试图遮掩自己的面容,但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和略显佝偻的背影依然让我一眼认出了他——那位曾经在文坛叱咤风云的作家。他的步伐有些迟缓,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和不安。
“林医生,您好。”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些许疲惫。
“刘先生,请坐。”我微笑着示意他坐在我对面的沙发上,顺手为他倒了一杯温水。
他坐下后,双手紧握着水杯,目光游离在房间的角落,似乎不敢直视我。我注意到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仿佛在努力压抑着某种情绪。
“刘先生,您今天来是想和我聊些什么?”我轻声问道,试图让他放松下来。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抬起头,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助:“林医生,我……我最近总是忘记事情。不是普通的忘记,而是……我连自己写过的东西都记不清了。我甚至怀疑,那些书真的是我写的吗?”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仿佛在质疑自己的存在。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最近在写一本新书,可是每次写到一半,我就忘记了前面的情节。我翻看笔记,却发现那些字迹陌生得让我害怕。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写作……我甚至不知道,我到底是谁。”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我怀疑和深深的焦虑。我意识到,刘天明的失忆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困境。他失去了对过去的掌控感,进而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
---
第一次治疗:诊断与初步干预
在第一次治疗中,我首先对刘天明进行了详细的评估。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测试和心理问卷,我发现他的失忆症状确实存在,但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严重。他的短期记忆受损,但长期记忆依然完好。真正困扰他的,是他对失忆的过度解读和由此产生的自我怀疑。
“刘先生,您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我放下手中的测试报告,温和地说道,“您的失忆症状确实存在,但并没有您想象得那么严重。您依然记得很多过去的事情,比如您的童年、您的家人,甚至您写作的初衷。”
他点了点头,但眼神依然黯淡:“可是,我连自己写过的东西都记不清了。这让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
“您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像个骗子?”我追问道。
“因为……如果那些书真的是我写的,我怎么会忘记呢?如果我真的有才华,为什么现在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仿佛在质问自己。
我意识到,刘天明的核心问题在于他对“失忆”的灾难化解读。他将失忆等同于失去才华,进而否定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刘先生,失忆并不意味着您失去了才华。它只是意味着您的大脑需要一些时间来调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您重新找回写作的感觉,您愿意试试吗?”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
---
第二次治疗:挑战灾难化思维
在第二次治疗中,我决定帮助刘天明挑战他的灾难化思维。
“刘先生,上次我们谈到您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因为您忘记了自己写过的东西。您能具体说说,这种想法对您的影响吗?”我问道。
他叹了口气:“每次我坐在书桌前,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我翻开以前的笔记,却觉得那些文字陌生得可怕。我觉得自己再也写不出那样的东西了,我甚至怀疑那些书是不是我写的。”
“您觉得,这种想法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影响?”我继续引导。
“它让我完全失去了信心。我甚至不敢再碰笔,因为我觉得自己一定会失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沮丧。
我点了点头:“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假设您的一位朋友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忘记了自己写过的东西,并因此怀疑自己的才华。您会怎么安慰他?”
他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我大概会告诉他,失忆并不代表失去才华,他可以重新开始。”
“那么,为什么您不能对自己说同样的话呢?”我温和地问道。
他沉默了,似乎在思考这个问题。
“刘先生,失忆并不意味着您失去了才华。它只是意味着您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可以一起探索这种方法,您愿意试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