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初诊:迷离的眼神与波西米亚的伪装
孙婷走进诊所时,李维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眼神——迷离、游离,仿佛她的灵魂并不在此处。她穿着一件宽松的波西米亚长裙,腰间系着一条流苏腰带,长发随意披散,像是刚从某个艺术展览中走出来。她的手指纤细,指甲涂着深紫色的指甲油,手腕上戴着一串银质手链,发出轻微的叮当声。她的步伐轻盈,却带着一种刻意的随意,仿佛在掩饰内心的不安。
“请坐。”李维微笑着示意她坐在沙发上,声音温和而平静,试图让她感到放松。
孙婷坐下后,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眼神四处游移,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在逃避什么。她的目光偶尔停留在墙上的一幅抽象画上,但很快又移开,仿佛那幅画触动了她的某根神经。
“孙小姐,能告诉我你最近的情况吗?”李维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种试探性的关切。
孙婷沉默了几秒,随后低声说道:“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最近什么都画不出来,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试了很多方法,但就是找不到灵感。”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仿佛在压抑着某种情绪。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腕上的手链,发出细微的金属碰撞声。
李维注意到她的不安,决定先不急于追问,而是让她慢慢放松下来。“灵感枯竭是很多艺术家都会遇到的问题,但通常背后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你愿意和我聊聊你的生活吗?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线索。”
孙婷点了点头,但她的眼神依然游离,显然还没有完全信任李维。
---
2。抗拒:自由联想中的矛盾
李维决定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试图引导孙婷进入她的无意识世界。他知道,这种方法可能会让她感到不适,但也是打破她防御机制的关键。
“闭上眼睛,放松身体,告诉我你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李维说道,声音低沉而舒缓,试图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
孙婷闭上眼睛,眉头微微皱起,片刻后说道:“……笼子。”
“笼子?”李维重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能告诉我笼子让你想到什么吗?”
孙婷的呼吸变得急促,她的手指紧紧抓住沙发的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我……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我被困住了,像被关在一个看不见的笼子里。”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压抑的愤怒和恐惧,仿佛这个“笼子”是她多年来无法摆脱的梦魇。
“这个笼子让你感到害怕吗?”李维继续问道,试图引导她更深入地探索这个意象。
孙婷突然睁开眼睛,眼神中闪过一丝愤怒:“我不想谈这个!这和我画画有什么关系?”她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语气中充满了抗拒和敌意。她的身体微微前倾,仿佛随时准备站起来离开。
李维没有退缩,而是平静地回应:“孙小姐,我理解你的情绪。但有时候,我们的创作障碍与内心的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笼子’可能是你内心某种压抑的象征。如果我们能理解它,也许能帮助你找回灵感。”
孙婷沉默了片刻,随后低下头,声音变得微弱:“我不知道……我只是觉得,每次我想画点什么,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阻止我。”
---
3。冲突:童年的阴影浮现
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中,孙婷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她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愤怒地指责李维:“你根本帮不了我!你只是在浪费时间!”她的抗拒情绪显而易见,仿佛每一次触及她内心的伤痛,都会引发她的强烈防御。
李维没有反驳,而是耐心地等待她的情绪平复。他知道,孙婷的愤怒和抗拒是她内心痛苦的外在表现。只有在她的情绪得到释放后,真正的治愈才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