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阴
上海的秋天总是带着一丝凉意,尤其是傍晚时分,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湿气。我坐在诊所的钢琴前,指尖轻轻滑过琴键,弹奏着肖邦的《夜曲》。琴声在空旷的房间里回荡,仿佛能抚平一切不安的情绪。诊所位于一座天主教堂旁边,偶尔能听到教堂的钟声,那声音总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宁静。
今天的最后一位病人是张伟,一名32岁的程序员。他提前十分钟到了,坐在候诊室的沙发上,手里握着一杯热水,眼镜片后的眼神显得有些游离。他的穿着很休闲,一件灰色的连帽卫衣搭配牛仔裤,脚上是一双运动鞋,典型的程序员装扮。但他的姿态却透露出一种紧绷感,肩膀微微耸起,像是随时准备迎接一场战斗。
我停下琴声,走到候诊室,微笑着对他说:“张先生,请进。”
他抬起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点了点头,跟着我走进诊疗室。
---
诊疗室
诊疗室的布置很简单,一张沙发,一把扶手椅,一张小圆桌,桌上放着一盏台灯和一盒纸巾。墙上挂着一幅抽象画,色彩柔和,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我坐在扶手椅上,张伟则坐在沙发上,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显得有些局促。
“张先生,今天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开口说道,“你可以叫我李医生。在开始之前,我想了解一下,你最近感觉怎么样?”
他沉默了几秒,低声说道:“不太好……我最近总是觉得很焦虑,晚上睡不着,白天又集中不了注意力。工作上压力很大,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
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们公司最近在开发一个新项目,时间很紧,任务也很重。我负责的模块出了很多问题,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但还是赶不上进度。上司一直在催,同事们也都很紧张,我感觉自己像是个拖后腿的人。”他的语速越来越快,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听起来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我轻声说道,“你能具体描述一下,这种焦虑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吗?”
他皱了皱眉,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就像……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呼吸不过来。有时候我会突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甚至觉得自己快要晕倒了。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工作的事情,根本睡不着。”
我注意到他的手指紧紧绞在一起,指节有些发白。他的焦虑已经不仅仅是心理上的,还体现在了身体反应上。
“张先生,你提到晚上睡不着,能告诉我你通常几点上床,几点入睡吗?”我问道。
“我一般凌晨一点左右上床,但躺下后至少要过两个小时才能睡着。有时候甚至到天亮都睡不着,第二天又要早起上班,整个人都很疲惫。”他的声音里带着无奈。
“你有没有尝试过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或者冥想?”我继续问道。
他摇了摇头:“试过几次,但没什么用。我一闭上眼睛,脑子里就开始想工作的事情,根本静不下来。”
---
精神分析法:探索潜意识的焦虑
我决定先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入手,探索他潜意识中的焦虑来源。
“张先生,你提到工作上感到压力很大,觉得自己拖了团队的后腿。这种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它是否让你联想到过去的某些经历?”我问道。
他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我会问这个问题。沉默了一会儿,他低声说道:“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好。从小到大,我父母对我的要求都很高,他们希望我能考上好大学,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我确实做到了,但总觉得还不够。每次取得一点成绩,他们都会说‘还可以更好’。现在工作了,我也总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怕让上司和同事失望。”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几乎变成了自言自语。我注意到他的眼神有些游离,似乎在回忆过去的某些片段。
“听起来,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甚至有些苛刻,”我说道,“这种‘不够好’的感觉,是否也影响了你对自己的评价?”
他点了点头:“是的,我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比不上别人。即使别人夸我,我也觉得他们只是在客气。”
“这种自我否定的想法,可能源于你童年时期的经历,”我解释道,“父母的期望让你形成了一种‘我必须做到最好’的信念。这种信念在你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让你对自己过于苛刻,甚至产生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