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控制情绪掌控人生 > 第二章 心灵丰盈空虚就不来侵袭(第4页)

第二章 心灵丰盈空虚就不来侵袭(第4页)

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去看一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还有多少不幸。如果情绪仍不安静,就积极地去和这些人接触,给他们以辅助,重建自己的信心。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改变习惯用语

避免使用消极性的自我描述用语,如“我就是这样”“我不行”“我没希望”“我真累坏了”等。这些话可以改成“我能行”“我可以试试”“这次会成功”“忙了一天现在心情真轻松”。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投入生活,像向日葵始终追寻着阳光的方向一样,活得很充实,很饱满,很精彩。

给自己找事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堪纳迷恋美式足球,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

有一天,布堪纳突然感到,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一边看球一边敲核桃,同时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劳动就心里觉得不塌实?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布堪纳悟出一个道理:人不能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人必须有事做,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借此肯定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不思追求、无所事事,会感到百无聊赖、闲散寂寞。不思追求,失去人生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无所事事,就会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虚,就会感到寂寞难忍。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就有可能寻求刺激去抽烟、喝酒、赌博甚至闹事,以此来排遣时间,个别的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人心是空洞的,于是就往里填充,可是填充的并非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是垃圾。这种消遣是我们的最大不幸和苦难,使我们不知不觉地消灭自己。

如果你感到空虚了,说明你需要行动了。你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做事情会让你体验到幸福快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而时间弥足珍贵。我们虽然不能绝对地延长寿命,但通过善用时间的好习惯,却可以相对地将生命延长。这样就等于扩充了有限生命的内涵。

人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放浪形骸的人,那你心中一定没有责任感,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任。没有责任感的人从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也不会为自己的人生努力奋斗,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敬,也就失去了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

我们并不仅仅是只为自己而生存,除了为自己的幸福而生存以外,也为别人的幸福而生存。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履行的职责,职责的范围没有固定的界限,它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在我们的一生中,无论是富有还是贫困,是幸福还是不幸,我们都无法选择,但我们却能够选择去履行那些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处不在的职责。

著名化学家格林尼亚出生在法国瑟儿堡一个有名望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营一家船舶制造厂,有着万贯家财。在格林尼亚青少年时代,家境的优裕、父母的溺爱和娇生惯养,使他在瑟儿堡整天游荡,盛气凌人。他没有理想和大志,根本不把学业放在心上,整天梦想当上一位王公大人。

他长相英俊,生活奢侈,瑟儿堡不少年轻美貌的姑娘都愿意和他谈情说爱。在一次午宴上,他却受到了沉重的一击。一位刚从巴黎来到瑟儿堡的美丽女伯爵不客气地对他说:“请站远一点儿,我最讨厌被你这样的花花公子挡住视线!”这句话如同针扎一般刺疼了他的心。他猛然醒悟,开始悔恨自己过去荒唐的行为,产生了羞愧和苦涩之感。他立志发奋学习,要追回过去虚度的光阴。

格林尼亚离开了家,留下了一封信,写道:“请不要探询我的下落,容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我相信自己将来会创造出一些成就来。”格林尼亚来到里昂,拜路易?波韦尔为师。经过两年刻苦学习,补上了过去所耽误的全部课程,进入里昂大学。

在大学期间,格林尼亚的苦学态度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的器重。在巴尔的指导下,他把老师所有著名的化学实验重新做了一遍,并准确地纠正了巴尔的一些错误和疏忽之处。终于,在这些大量的平凡的实验中格氏试剂诞生了。

格林尼亚一旦打开科学的大门,他的科研成果就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仅1901-1905年,他就发表了200篇左右的论文。鉴于他的重大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人生是短促的、有限的,你是否如朱自清先生那样洗脸时也能感觉到时间从指缝里流过?如果一个人的青春时光是在闲散中度过,那么,他回忆岁月时将是一场凄凉的悲剧。时光不可倒流,我们要善于利用每一天的时间,从而提高人生的效率和质量。

不要睡懒觉

睡懒觉是一个坏习惯,不利于健康。长时间睡眠会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使心脏收缩乏力,稍一活动便心跳、疲倦、全身无力,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身体衰弱。贪睡的人因为卧室里空气混浊会经常感冒、咽痛等;肌肉和骨关节因为得不到修复,起床后时常会感到腿软、腰不适、肢体无力;不按时进餐,胃肠经常发生饥饿性蠕动,久之易得胃炎、溃疡病。睡懒觉的人体内生物钟节律变乱,会夜间睡不着,白天心情不悦、疲惫、打哈欠,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经常感到昏昏沉沉、无精打采。习惯睡懒觉的人要给自己暗示,每晚临睡前对自己说:“少睡早起。”早上醒了赶紧起来,洗脸刷牙,然后适当的运动一下。

找一些事情做

一个人在生活中有做不完的事,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即便你有用不完的钱,根本不为生活而发愁,也可以多找一些富有文化精神的事情来做。总之,不要让自己闲下来,当然也不要让自己忙得承受不了。

活着要有目标

人生中一定要有目标,无论是崇高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遥远的还是眼前的,也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生活总得要有所追求。人们生活艰苦,容易目标坚定,方向明确;即便衣食无忧,也应该构建出更高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如此生活才能充实,生命才能滋润,我们才不会陷入无聊之中不可自拔。

生命只有一次,时光的流逝是那样迅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没有任何理由不把人生安排好。我们要善于寻觅人生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要常常保持生命的活力,不断树立起新的人生目标,要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别让无聊之类的负面人生态度蚕食宝贵的生命时光。

学会烹调生活

一位老人,在退休前不久妻子去世了。他非常悲伤,每天晚上下班回家后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宜看到睡着为止。他的白天过得还不算糟糕,在工厂里他是个受人尊敬的质量检验员,工作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然而,现在他退休了,再也没有工作了。寂寞一下子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很少有人会来拜访他,甚至很少会有人给他打电话,人们似乎忘记了他的存在。老人迅速地衰老了,可他只有62岁。

老人的女儿为此焦急万分。她记得在她母亲活着的时候,父亲的性情总是那么开朗,精力总是那样充沛,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难倒他。可现在……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兴趣呢?

一个周末,女儿提着一只食品袋和一个长方形的礼品小包来看父亲。

“那是什么?”他看着那个小包问道,“今天又不是我的生日。”

“这是我给你的礼物,”女儿说,“你老是吃腌肉,我真担心你会营养

老人打开了礼物。“是本烹调书?”

“是的,”女儿说,“这是给初学者用的。你喜欢吃的菜肴,比如实心细面条、炖菜等,这里都有。”

女儿走了以后,老人将这本烹调书从头到尾地翻了一遍,然后认认真真地开始阅读了起来。没过多久,他就出去买来了许多食材。第一次的试验是做他最喜欢吃的烤肉糕。根据烹调书上提出的要求,他照葫芦画瓢地做了一遍,竟然做得相当成功。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烤肉糕,而且更重要的,这是他亲手烹调的!从此,一发而不可收,烹调成了他生活的一种需要。

很快,他又不再满足于仅仅是为自己烹调了。这时,他对自己的烹调技艺已十分自信,觉得完全可以在众人面前露一手了。于是,他开始邀请邻居和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吃饭,他烹调的一道道鲜美的菜肴果然赢得了人们的啧啧的称赞。他也经常得到邻居和朋友们的回请,他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的客人随之越来越多了,他买了一本又一本的烹调书,他学会了一道又一道的新菜肴。

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和寂寞,他又变得那么开朗,那么生气勃勃了。生活对于他,又展现出了迷人的魅力。

生活就像一间大厨房,幸福品位的高低并不取决于食材是否昂贵,不善于烹调,山珍海味也会形同鸡肋、味如嚼蜡;而烹饪一成不变的食材,除了聊以果腹,我们的生活也会患上营养不良,所以不时地尝试着变换一点儿花样,哪怕只是一道小菜,生活也会因这个小动作而变得情趣盎然。

心理学上有个“涟漪效应”:你在生活中所作出的改变,无论它看上去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对你有生之年的影响都会像将一块石子扔进池塘一样,会产生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一直会影响到池塘的边缘。生活就是这样,有变化才有生机,才有快乐。我们一直在学习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些,充实些,但是我们首先要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衣食住行,和朋友偶尔聚会,和家人一起去旅游或者做些活动。我们要把握好时间,充实自己,时光如流水,要好好珍惜每一天。

过有趣味的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