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的生意一般都是边境粮商与他们交易,且需要有官方的批条。
交易的数额不能超过官方批的数额。
“回客官,我想问问,两位手上有大丰官方批的买粮批条吗?”掌柜小心翼翼地开口。
那胡人没有立即接话,只静静地看着掌柜。
就在掌柜的被他看得有些不安时,才展颜笑道:“当然有,我们又不是走私,再说了,就算要走私也不能找到你们这样的店不是。”
说着从怀里拿出一张官方批条递给掌柜的。
掌柜的接过来一看,上面写着粮食可交易数额为两万担,上面有户部的印信。
“客官既然有批条,我供倒是可以供,不过两万担粮食我弄不到,谷麦一样我最多能供应一千五百担。
大约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筹备。
价格的话,麦子两百一担,谷子二百八一担。”掌柜的看完批条后回答。
掌柜的并不是阳山镇人,他是莱县的,他们家是莱县有些名气的粮商。
在周边几个镇和县城都开了米粮店,只要利润合适,三千担粮食还是容易筹出来的。
至于批条,他没怀疑过真假。
粮食不比其它物品,大批量的粮食运输,不管是走码头还是陆运,各地出入关卡都有官方人员查验手续文件。
拿着假批条不仅货物过不了关,人还要抓起来问罪。
“可以,这是定金,五日后我们来提货。”
胡人听完,二话不说,拿出两张百两银票放在柜台上。
压根就没有还价的意思。
“我给两位写个字据。”掌柜拿起柜台上的银票仔细看了看,确认没问题,就准备给他们写上字据。
“不用了,你们店就在这里,我相信你们不至于为了百两银子跑路。
另外,掌柜的若能搞到更多的粮食,价格贵些我们也可以接受。”胡人摆了摆手,说完两人就转身出了店铺。
半点也不担心米粮店不认账。
发现这两人都有一身不俗的功夫后,就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许靖姚将店里的对话听得一清二楚。
待这两胡人离开,许铁树和车还没来,她抬步进了米粮店。
“姑娘,可是还有什么需要?”掌柜的看到她,笑眯眯的开口问了一句。
许靖姚一口气从他这里买了八两银子的货,就个体家庭而言已算是难得一见的优质客户,掌柜自是不会对她有半分怠慢。
“掌柜的,能否借一步说话?”许靖姚道。
“姑娘这边请。”掌柜的愣了一下,随即指了指店铺后的茶室,对她做了一个请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