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端着自已的小碗,小心翼翼的吹了吹。
也没让阿爷喂,等粥能进口的时候,就用小木勺,一勺勺的往嘴里舀。
“你孙儿真懂事。”旁边的一中年夫妻见状忍不住夸了一句。
因本县县令管理有方,不时有衙役在四周巡逻。
滞留在此县的灾民数量虽然不少,肚子也饿得不行。
却没有什么行凶抢夺的事情发生,彼此之间相处也算和睦。
“我家小柏一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
李老汉看着一脸乖巧的往自已嘴里舀食的孙子,目中既欣慰又骄傲。
暴雨已停了几天,赈灾的粮食也下来的。
县令发布了告示,表示会尽快出台政策,安顿好滞留在本县的灾民。
得到消息的灾民们一个个都振奋起来。
只待官方重新为他们安排好落脚点,再分配些田产和几个月的粮食,这一关就能过去了。
可命运这个东西最喜欢戏弄人。
往往是在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时,突然抬脚将你踢进深渊。
六月初五的晚上,城西方向的两个灾民棚里突然传来了剧烈吐泻声。
李老汉的孙儿也是其中一员。
赈灾粮是昨天到的,孙儿刚吃了三顿饱饭,小脸变得精神了几分。
结果这一吐一拉,顿时被打回了原型。
不过这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李老汉瞧着孙儿,以及周边好些个上吐下泻的人的模样。
脑子里不由自主的浮出一句村里老人常说的古话:十灾九疫。
尤其是夏日里的大灾。
但看这些人的症状,只怕是染疫了。
和他有着相同念头的人显然不在少数。
城西窝棚里吐泻事件很快被报到了县令那里。
浮桥县的县令姓丁,他接到消息的时候,心顿时沉了下来。
身为正二八经通过科考上来的读书人。
他自然也知道夏日里的大灾,往往伴随着大疫。
自粥棚搭建起来的那日开始,他就在让人寻找防疫的药材,放到粥里一起煮着给大家喝。
只不过大灾过后,街上的铺子被冲垮了无数,能找到的药材数量有限。
大家能喝到肚子里的自然也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