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副总指挥重复了一遍这句话,随后肃然起敬。他对秦文伟问道:“这话很不错,是谁说的?”
“额,嗯,是一个科学家。”
“科学家?他还研究哲学?”副总指挥奇怪地问了一句。
“不是,是他在研究一款武器的时候说过的话。”
只不过是在未来说的。当然,后面这句话秦文伟不敢说出来,只能在心底里说了一遍。
副总指挥点了点头,说道:“那倒是和我们现在的情况有点相似。”
聊完这些,秦文伟回到了最开始的问题上来,他说道。
“副总指挥,我觉得水窑兵工厂的确很重要,但它目前的条件确实限制了它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针对兵工厂的现状,我想了两套改革的方案。”
副总指挥顿时来了兴趣,他身体微微前倾:“说来听听。”
秦文伟先举起一根手指。
“第一套方案,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改善。
我可以提供一批还算不错的机器,这些机器虽然不算先进,但也不是现在水窑兵工厂使用的设备能比的。
这套方案的优点是能立即投入生产,现有工人经过短时间培训后就可以直接使用。
而且这套方案里所需要的所有机器,不需要再额外花钱采购,我就有这些机器。”
“这个方案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能够迅速提升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已经非常好了。那你的第二套方案呢?”
副总指挥点点头,在听到秦文伟说的第一套方案已经如此成熟的情况下,他对第二套方案也更有兴趣了。
秦文伟接着举起第二根手指,说道。
“第二套方案,是从长远考虑。
我建议将前线的兵工厂逐步撤离,并最终不在前线留下兵工厂。
当然,这不是前面我说的那种取消兵工厂,而是把所有人员集中到大后方延安。
我计划到时候在延安建立一整套工业体系,到时候我也会将更先进的大型设备运抵延安。
这套方案能够集中我们所有根据地的熟练工人的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让我们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提高我们整体的生产能力。”
听到这里,副总指挥低头认真思索了一会儿,随后再度抬头的时候,副总指挥说道。
“这两套方案各有优劣。第一套方案见效快,但无法形成体系;
第二套方案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建立一个更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需要时间和资源。”
说完,副总指挥短暂地停顿了一下,随后便对秦文伟说道:“这件事情,我暂时无法决定,我要先同延安方面进行联系。”
而这时候,秦文伟又说道:“虽然这是两套方案,但这两套方案并不是完全互相独立的,两套方案也可以结合使用。”
“怎么个结合法?”副总指挥问道。
“短期内,即便是我们决定使用第二套方案,但是在我前往延安的这段时间里,至少各个根据地的兵工厂仍旧在前线生产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