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并不如烟是什么意思 > 第53章 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边(第1页)

第53章 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边(第1页)

第五十三章

1963年3月16日

柬埔寨金边

老王是北京人,也是使馆内部公认的老实人。

他小时候在教会学校上过几年学,会点简单的英文,解放后参加工作在北京市商业系统做采购员,后来外交部成立供应处,专门给驻外使领馆供给物资。老王先被借调过去,时间一长便正式调入了。前几年,他被外派到驻柬埔寨使馆做后勤。刚得知要被派出国,老王兴奋地好几宿都没睡好。他家是三代贫民的老北京,家里人别说出国了,最远也就去过河北,他做梦也没想到居然成了持红色护照的外交人员。

他原以为国外都是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在进行出国教育时,满脑袋都是“拒腐蚀,永不沾”的信念,可一到柬埔寨,他傻眼了,天气炎热不说,人还懒散,市中心跟国内的大县城差不多,敢情比中国差远了,想采购的东西总是缺东少西的。尽管如此,老王还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保证使馆需求,好在金边华人华侨挺多,做生意的不在少数,为他解决了不少燃眉之急。正是因为他老实忠厚,又一脸老成的模样,尽管才四十出头,使馆上下都称呼他“老王”。

这一天使馆的对内参赞找他,郑重交给他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清单,让他尽快在金边完成采购。他看着满满的采购清单,不仅足足比往常的采购物品多好几倍,还有许多使馆平时用不上的东西,便有些犯难。他平时节约惯了,就顺口说了句,这些都要买啊,有些用不上的不就浪费了。对内参赞肯定地答,都要买,不是使馆用的,是为下个月底重要领导同志来访准备的,如果实在买不到,就让部里供应处调,说完就匆匆走了。老王忙叫上使馆车队的司机小李一块儿上街去采购。

老王在外交系统呆了这么多年,自然知道领导人来访非同小可,这可是使馆当前的头等大事。他一边仔细看着清单,一边盘算着如何尽可能地在短时间里把物品备齐,又要找那些政治上比较可靠的华侨商店,毕竟安全第一。他心里选定了几家货品比较全的他又比较熟的华侨商店,准备一家一家跑跑看。

他和小李先到了一家绸布店,买了些红绸和窗帘布。店里大红绸子存货不多,他向老板预定了几匹,说好日子来取,便开车去下一家店。

他要去的第二家,是日用百货店,兼卖些中国的土特产。老板姓张,是第二代华侨,平日里参加侨团的活动挺积极,言语表现也很爱国。老王曾多次来此采购,张老板很热情,有时还主动把货送到使馆去,从没出过差错。

这家店位于国王大道旁的商业区,位置不错,是座小三层楼房,楼下是商店,一条木制楼梯通向楼上库房兼伙计卧室。老王一进门,没看见老板,只有两个伙计在忙活。伙计认得他,赶忙搬了把椅子请他坐下,又冲着楼上叫老板。

门帘一掀,张老板从楼上下来,见到他手里密密麻麻的清单,十分高兴,先开了两瓶汽水请他们俩喝,并吩咐伙计按照清单给老王备货。

张老板热情地说:“要的东西挺多,让伙计们先照单准备,咱俩到门外抽烟去,我这有你没抽过的好烟。”

老王虽然驻外,但工资并不高,又生性节俭,毕竟还上有老下有小,平时也舍不得买好烟抽。听罢,便让小李看着伙计们备货,自己与张老板站到店外抽烟。

张老板掏出一盒白色“KENT”,抽出一支递给老王说:“这可是薄荷烟,你尝尝。”

老王抽一口,连连称赞:“嗯,凉丝丝的,味道比我抽过的“万宝路”好抽,那玩意儿干呛干呛的。”

张老板笑道:“老王这你就不懂了,“MARLBORO”也有薄荷型的。”说罢,把手里的一盒“KENT”塞到老王手里。

老王忙说:“这可不行,我们有外事纪律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更不能私下收礼。”

张老板解释说:“我抽不惯这个味,回头也是丢掉,还不如留给你抽呢。”老王这才把烟揣兜里,张老板感叹一声:“你们共产党真是廉洁奉公,跟国民党就是不一样。”

当张老板给老王点着第二支烟时,不经意地问了句:“哎,老王,你这次采购的东西怎么比往常多很多呀?”

老王惬意地深吸了一口烟,随口答道:“下个月底国内有重要领导人来访,要提前准备。”

张老板补充说:“我是怕鄙店小,货不全,如果来得及,我照着清单从西贡给你专门进货,到时候给你送到使馆去。”

老王连连称谢,说:“一会儿你把清单上缺的抄下来,照着进货”。

张老板却说:“谢什么?祖国亲人来了,我们爱国华侨高兴还来不及呢,做点贡献是应该的,到时候我们侨团一定会组织隆重欢迎的。”

没一会儿,俩伙计和小李便把老王要买的东西搬上了车,但还缺不少。张老板拿起笔一一记下了货品、数量,小李便带着老王去往下一家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老板站在门口向他们挥手道别,一直望到他们的车子走远,才急匆匆上到二楼,换了身衣服,快步出了门。他有紧急的事情要找他的表弟张大昌。

张大昌也是柬埔寨华侨,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是台湾“国防部情报局”高棉组的骨干成员,当初还是副组长农念强发展的。张大昌后来又发展了他的表哥张老板作为“高棉组”的外围成员。

一个多月前,张沛芝和农念强去台北汇报工作之前,曾专门找了张大昌等几个骨干开会,交代他们密切注意中共驻金边大使馆的动向,尤其注意是否有中共要员来访问的消息。张大昌知道使馆的人曾到他表哥的店里买东西,便嘱咐表哥留心这方面的消息。

张老板顺利地找到了他表弟,把情况一说,张大昌兴奋地拉起他便去找农念强。

听到张老板的报告,张沛芝、农念强顿时高兴得欣喜若狂,马上给南越第三情报工作站写了密信,让交通员送到柬越边境的秘密交换点,由西贡站拍发急电将这一重要情报报告局本部。局本部立即回电,让廖时亮、张沛芝、农念强赴台北面商。

有时候,情报就是一句话的事,张三听了无动于衷,一文不值;李四可能要花很多钱才能搞到;而对于王五却是惊天动地,如获至宝。老王这句无心之语,恰恰就让有心人听了,对情报局而言这可是梦寐以求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惊天情报。

就这样,台湾“国防部情报局”叶翔之、沈之岳不惜动用全部东南亚情报网,甚至冒着暴露潜伏在广东省公安厅内部“西江一号”的危险而急欲获取的重要情报,居然被其一个外围成员从我驻柬使馆的一个极普通的后勤工作人员嘴里轻易获取。

喜欢那些往事并不如烟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那些往事并不如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