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江凝萱他们后,周墨步行了没多久,便看到了扬安城的城门出现在他的视线前方不远处。
与之前一样,城门外驻守着几个官兵和修士。
周墨拿出陀罗宗一早就为他准备好的通行文书交给官兵后,又接受了修士的测诡符排查。
他很顺利地进入了扬安城。
只见城内人头攒动,行人络绎不绝,比安奉城还要繁华不少。
扬安城在汴梁国,也算是一座颇具规模的大城市。
它距离都城龙源城的距离并不是很远,所以在地理位置上非常占据优势。
漫步于熙熙攘攘的街市,周墨耳畔充斥着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眼前则是形形色色的行人穿梭不息。
这其中有身着粗布衣裳的平民百姓,也有隐身于华丽马车内的富贵之人。
周墨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股强烈的烟火气息了。
然而,他很快注意到,路上不时有人向他投来异样的目光,甚至低声交谈,指指点点。
周墨这才意识到,自已背上那个巨大的包袱,实在太过显眼了。
他感觉自已现在的打扮,更像是一名货脚郎。
忽略掉路人的目光,周墨左右看了看,确定了方位后,便朝着樊海寺的方向继续行进。
樊海寺建在扬安城的最东边郊外,和陀罗宗一样,三面环山。
每个门派需要的场地都极大,所以一般来说,都会毗邻城市而建。
而门派之间的往来,最为便捷的道路是从城内绕过,毕竟山间小径崎岖难行,鲜有人迹。
这一看似不经意的布局,其实蕴含了朝廷的深思熟虑。
每当人们为了穿梭于门派之间而踏入城内,便自然而然地带动了城市的人流与消费,从而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等整座城市的发展上去了,又会有更多达官贵人出资资助各大门派。
这也算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互利关系。
周墨又继续走了一段路,突然,他感觉背部被什么人撞了一下。
他连忙回头,只见是一个十来岁左右、乞丐模样的小男孩,他后退了几步,朝周墨深深鞠了一躬,随后便急匆匆地向前奔跑而去。
而他的周围,还有好几个同样乞丐打扮的中年男子,也如那个小乞丐一般,急匆匆地朝着同一个方向奔去。
看着这群乞丐全都一窝蜂地往前冲,周墨好奇地拦住了其中一位,询问缘由。
那乞丐看了周墨一眼,有些焦急地说道:
“这位公子有所不知啊,今天可是樊海寺的施粥日,此等好事,我们自然是不能错过的!”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往前冲,生怕去晚了没有自已的份。
望着这群乞丐匆匆离去的背影,周墨也迈开了脚步,跟随他们一同前行。
看来这世间的寺庙,也经常会对穷人做出一些善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