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修宫殿了?”
在严嵩和徐阶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出对方的惊讶,把修道看得比命还重的皇上竟然愿意为了朝廷放弃玄修了?
你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在两人愣神之际,朝堂之上不少年轻官员满脸潮红。
永不加赋啊!
三皇五帝以来,谁说过?谁提过?
历朝历代,明君无数,即使是汉文帝、唐太宗、乃至最近的大明仁总皇帝,谁喊过“永不加赋?”
在一众年轻官员顿时高呼“圣天子在位!”
“明君啊!古之圣王也不过如此了吧!”
严嵩和徐阶也迅速回过神来,跪倒在地领着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都起来吧!”见众人好似排练似得高呼“圣明”心里一阵腻歪。
众人站起身后不久,严嵩竟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再次提到开海,只听他说道:“启奏陛下,陛下体恤百姓,永不加赋之仁政千古未有,然一味节流见效太慢,臣请再议开海之事!”
严嵩话音刚落,还没等朱厚熜说话,刘立刚便跳出来开口说道:“皇上,臣以为严阁老所言不妥,太祖定下‘片帆不得下海’的祖制便是为了防备倭患保护百姓。
现如今东南诸省的倭患一直困扰着朝廷,若是朝廷此时开海,只怕倭患会愈演愈烈,请陛下三思!”
严嵩义正言辞地说道:“倭寇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但朝廷却不可因噎废食,仅仅因倭寇之患便放弃开海这条供养国朝的路子!”
刘立刚闻言,双目睁圆厉声说道:“严阁老,去年朝廷就已经派了朱纨、卢镗、俞大猷领军清剿倭患,大军靡费甚多,可结果呢?
如今倭寇越剿越多,越剿越多,真不知是剿倭还是养寇!”
严嵩听到刘立刚把开海的话题扯‘养寇自重’上引,生怕刘立刚再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严嵩开口喝道:“刘立刚,现在议的是开海之事,不要东拉西扯!”
刘立刚冷笑一声,大义凛然地说道:“怎么?严阁老,说到你的痛处了?”
严嵩冷冷地说了一句:“刘立刚,朝廷派兵清理东南倭寇乃是应有之义,你一句‘军费靡费甚多’就将之否决,如此行径究竟要将东南百姓置于何地?”
“你说开海不行,那你刘立刚有什么办法能够来帮助朝廷充盈国库?”
“裁撤淘汰老弱兵员……”
朱厚熜看着严嵩和刘立刚两人你来我往,断章取义、偷换概念,你指责我行为,我指责你道德的举动,甚至还说到了裁军。
朱厚熜心中觉得无比厌烦,如此扯皮于国于民没有半分益处,更重要的是对自已的国运增长以及龙气产出没有半分益处。
如今自已系统在手,修道有成,更通过亲信内卫间接掌控了部分军队,今后随着自已修为的提高,一人成军不是妄想。
如此一来,自已这个小白领也没必要再按照嘉靖老道士的人设跟这帮人精玩心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