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生之大明蓝玉 > 第64章 请诊济世(第1页)

第64章 请诊济世(第1页)

“若在航行过程中遭遇风浪或敌袭,你们可有应对之策?”朱元璋目光炯炯地追问。

俞通源神色沉稳地说道,“臣仔细思量过此事,船队在航行时需保持一定的间距,相互之间能够及时支援与策应。在遭遇风浪时,主力舰居中稳定船阵,其余船只呈扇形分布于四周,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抵御风浪的冲击,又能避免船只之间因风浪颠簸而相互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若不幸遭遇敌袭,则主力舰迅速列阵,形成强大的火力防线,辅船则藏于主力舰后方,依靠船上配备的火器优势,集中火力击退敌人的进攻,确保船队的安全。”

朱元璋沉吟片刻,接道:“船队在沿途航行过程中,必须严格记录航程的距离、所经海域的风向变化、水文状况等重要信息,并据此绘制详细准确的海图。这些海图可以帮助船队少走弯路,更快的找到鸟粪岛。”

朱元璋心中暗忖,这些海图,不仅是为更快地寻得鸟粪岛,更是留给朱家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帮助子孙前往比极西之地更远的地方找到马铃薯。

俞通源与俞通渊兄弟二人静静聆听,待朱元璋话音落下,不禁相视一眼,眼中满是对陛下高瞻远瞩的钦佩之意,旋即双双躬身,齐声领命。

见此情景,工部尚书稳步出班,拱手奏道:“陛下圣明,臣还有一策。在实际的航海过程中,可以让船上的工匠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现有造船工艺的不足之处,以便日后改进造船工艺,打造出更加坚固、先进、适航的船只,为后续顺利探寻鸟粪岛铺就通途。”

这场关乎大明未来的讨论持续了大半个时辰,朱元璋在仔细聆听了诸位大臣的建言后,终于神色坚定地拍板决定:“就依诸卿所议。工部即刻全力投入造船事宜,俞家兄弟抓紧时间招募人手,海船尚未造好的时候先在内河操练水师,确保两者齐头并进,不得有丝毫懈怠。三月之后,朕要亲临船厂查看造船的进度,诸卿务必用心筹备,不得有误。若有任何差池,朕定当依律严惩,绝不姑息!”

诸大臣齐声应道:“臣等遵旨,必当竭尽心力,不负陛下所望!”

待群臣退去,朱元璋处理了一会儿奏折,却怎么也看不进去。他将奏折合上,长叹一声,思绪飘向坤宁宫。想到今早马皇后的咳嗽,朱元璋就不禁有些放心不下。

马皇后是他的白月光,与他相濡以沫几十年,一路走来,早已心意相通。朱元璋深知妻子的性子,一向宅心仁厚,最是为他人着想。沐风不愿入太医院,在民间悬壶济世。每每提起请沐风诊病,马皇后总是推辞,说是不愿因自已小病,耽误沐神医为百姓治病。朱元璋也理解马皇后的想法,毕竟他们也是从乱世走过来的人,深知一位医者仁心的神医对百姓而言何其珍贵。

可自从朱雄英那场大病后,朱元璋就越发不敢怠慢。想到雄英病重时那几日的惊恐,他就坐不住了。转念一想,马皇后身子这般,若是拖得太久。。。朱元璋不敢再想下去,立即唤来贴身内侍:"你即刻去坤宁宫看看皇后可有请沐神医。若是没有,你就直接去济世堂请沐神医进宫。"

此时的坤宁宫内,马皇后正倚在软榻上翻看经书。窗外暖阳透过雕花格棂洒进来,映得殿内一片温馨。她翻了几页,忽觉胸口有些不适,忍不住轻咳了几声。马皇后用帕子掩着口,待咳嗽过去,将手帕随手放在一旁。这些日子总觉得身子不如从前,时常微微发热,偶尔会觉得胸闷气短。她抬手摸了摸额头,果然又有些发烫。但想到济世堂外日日等候的病人,她又不忍因为自已的一点小病去打扰沐神医。

想到早晨朱元璋担忧的眼神,马皇后不禁会心一笑。虽说她是他的白月光,但他何尝又不是她的盖世英雄呢。从起义时的患难夫妻,到如今的帝后,朱元璋待她始终如一。

"娘娘。"一道恭敬的声音传来。朱元璋的贴身内侍在殿外轻声禀报。

"进来吧。"马皇后端坐起身。

那内侍进殿后立即跪拜行礼:"奴婢给娘娘请安。陛下命奴婢来问,娘娘可曾请沐神医进宫诊病?"

"还未请。"马皇后轻声答道。

"陛下吩咐,若娘娘未请,就让奴婢去济世堂把沐神医请来。"内侍恭敬地道,"陛下说娘娘这病不能再拖了。"

马皇后闻言,心中一暖。丈夫的关心,她如何能推辞。沉吟片刻后,她温言道:"既是皇上吩咐,那你便去请吧。不过要等沐先生给老百姓看完病再来。你跟他说,本宫的病不急,莫要耽误了济世堂的诊务。"

"是,娘娘。"内侍应声,"奴婢这就去办。"

看着内侍退下,马皇后暗自思量,待沐先生来了,定要多赏些银两,也好让他添些药材,多救济些贫苦百姓。

那内侍领了娘娘懿旨,匆匆赶往济世堂。还未及堂前,喧嚣之声已隐隐入耳。待他踏入堂内,只见人头攒动,恍若置身市井闹市。老弱妇孺,形形色色的病患将这不大的医馆挤得水泄不通,有的虚弱地瘫坐在长条凳上,有的歪斜着身子倚靠墙壁勉强支撑。那等候的队伍更是蜿蜒如龙,一直延伸到门外的街巷之中。

沐神医端坐于诊案之后,神态专注。他或凝神把脉,或轻声问询,手中的笔不时在纸上落下,记录着病情与药方。身旁药童们脚步匆匆,穿梭于药柜与诊案之间,忙着抓药、称药、包药,留下一串串忙碌的身影。

内侍见状,不由眉头微皱。虽说娘娘病情紧急,但娘娘已明确有旨,务必等沐神医诊治完病患再请其进宫。看这般情形,要等到沐神医得空,恐怕得耗上一整日的光景。思忖片刻,他唤来一名机灵的小太监,低声吩咐道:"你且在此守着,待堂内这些病人看得七七八八,眼见着快诊完了,即刻回宫报我知晓。我得先回去向陛下复命,你切记万勿有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