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重生之大明蓝玉 > 第105章 内阁制度(第1页)

第105章 内阁制度(第1页)

朱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你所言虽有道理,但内阁大臣的人选,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乎政务处理,更关乎整个朝堂的稳定。他们既要才学出众,能为朝廷出谋划策,又要品行端正,一心为公,更要对皇室忠心耿耿。"

朱雄英忙道:"父亲,这人选之事,我们可与皇爷爷一同商议,定能选出合适之人。"

朱标看着朱雄英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意,说道:"好,雄英,那便随我一同去见你皇爷爷吧。"

三人来到乾清宫,只见朱元璋正坐在宽大的御案前,专注地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挥笔批注,神情专注而凝重,殿内只有毛笔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

朱标率先上前,朱雄英和蓝斌紧随其后。三人在距离御案几步之遥的地方站定,恭敬地跪地行礼。

朱标神色关切又带着几分疲惫,直起身,声音略微沙哑地说道:"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

朱元璋闻声抬起头,目光在三人脸上一一扫过,放下手中饱蘸朱砂的朱笔,开口问道:“何事如此郑重?”

朱标微微欠身,声音里满是忧虑:"父皇,儿臣昨日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太医说是操劳过度所致。"

"儿臣这一病,才真切意识到,如今政务繁重,仅靠父皇与儿臣,实在难以负荷。"

说着,朱标侧身,抬手示意蓝斌,"蓝斌有一建议,或许能解此困局。"

蓝斌见状,立刻趋步向前,神色恭敬又沉稳,朗声道:"陛下,臣建议设立内阁。"

朱元璋听闻,神色一凛,犀利的目光如炬般直射向蓝斌,声若洪钟,威严地说道:"内阁?说来听听。"

蓝斌深吸一口气,拱手说道:"陛下,要理解内阁,需先明晰权力的架构。权力大致可分为决策权、监督权与执行权。"

"决策权,是对国家事务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关乎国家走向。监督权,是对权力行使过程进行监察,确保其公正合法。执行权,则是将决策付诸实践,使政令得以施行。"

"这三种权力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古往今来,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都在探寻这三者的平衡。"

朱元璋微微皱眉,目光中透露出思索,说道:"哦?那依你所言,先前的制度是如何平衡这三权的呢?"

蓝斌恭敬地回应:"陛下,秦朝实行的乃是三公九卿制,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在决策过程中拥有一定话语权,可提出建议、参与商讨,但最终拍板的还是皇帝,掌握着最高决策权。"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承担监督权,保障官员们依法履职。九卿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执行,像财政、礼仪、司法等,拥有执行权。"

"到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权力分配更为精细,中书省负责拟定决策,门下省进行审议监督,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相互制衡,理想状态下让权力平稳运行,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朱标微微点头,接口道:"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实际朝堂之上,似乎总难尽如人意。"

蓝斌接着说:"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实际政治运行中,三权失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又与皇权和相权的关系紧密相连。"

"当丞相或三省长官权力过大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可能过度集中在他们手中,而监督权却难以有效约束,造成三权失衡。"

"比如汉朝霍光辅政时期,霍光身为权臣,不仅在决策上一手遮天,朝廷大事几乎都由他决断,严重挤压皇帝的决策权。"

"在执行层面,也能强力推行自已的意志,御史大夫等监察体系难以制衡。"

"唐朝个别时期,宰相权力膨胀,在决策上不经过充分的三省制衡流程,直接影响决策走向,同时对执行部门干预过度,导致三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削弱皇权,使皇权与相权失衡。"

朱元璋神色冷峻,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案,发出沉闷声响,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紧紧锁住蓝斌,厉声质问道:"你讲前朝这些权力倾轧的事,与你所提的内阁,究竟有何关联?"

"你提的这所谓内阁,莫不是换汤不换药,变相的宰相之职?我可把话撂这儿,我戎马半生,九死一生才打下这大明江山,绝对容不得权力旁落他人之手!"

蓝斌被这威严气势震得心头一紧,忙“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微微发颤却又努力保持镇定:"陛下请息雷霆之怒,容小臣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这内阁制度与前朝宰相制度,有着天壤之别,绝无可能重蹈前朝权力旁落的覆辙。"

朱元璋眉头拧成个“川”字,神色依旧未缓,冷冷道:"你且细细道来,这内阁凭什么能让咱大权在握,不重蹈前朝的覆辙?"

蓝斌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恭敬地拱手说道:"陛下,如今臣建议设立的内阁,决然不会出现权力旁落的情况。"

"从决策权来说,内阁大臣先行审阅奏章、提出建议,看似参与决策,实则不然。内阁的建议只是为陛下提供参考,最终拍板定夺的唯有陛下您。"

"例如,各地呈来关于水利工程修缮的奏章,内阁大臣会分析情况、提出方案,但修与不修、如何修,全由陛下圣裁。"

"内阁便如同陛下专属的谋士班底,一心一意为陛下出谋划策,助力决策。他们所呈建议,不过是供陛下抉择的参考,真正的决策权,始终牢牢掌握在陛下手中,从未有过丝毫旁落。"

朱标若有所思,询问道:"那执行权方面呢?内阁与六部之间如何协作?"

蓝斌恭敬地拱手回应道:"在执行权方面,现有的六部及各衙门依旧承担着具体事务的执行工作。"

"内阁只是将陛下批准的决策传达给有司,并督促其执行,并不插手具体事务。"

"以吏部的官员任免工作为例,内阁可督促其按时完成考核选拔,但具体的考核标准、任免流程,内阁无权干预,依旧由吏部按既定制度执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