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兵力来说,野王占大头,应该由吕护作为主力抗住燕军;但晋人有水军,在兵种上占优,有更大的把握冲破燕军的防守。
第二次商量的结果,是双方独立作战,野王兵分两路,从南门佯装突围,主力从东山杀出,打通东门前往沁水的通道。
晋军则出动战船,沿沁水西进,步卒协同作战,冲破燕人在水路的防守。
双方汇合后,晋人在船上用弓弩为野王军压阵,野王军用战车加盾牌隔出一条道来,护送粮食入城。
王凝之对军事一知半解,见大家总算达成一致,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运粮时间还是选在了半夜,入秋之后,水边的小动物们总算是消停些了,但凉意渐浓,一阵秋风吹过,步行的士兵们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这次在距离野王还有五里的地方,晋军便遭到了燕人的阻击。
邓遐提前做好部署,三排盾兵背水而立,横向缓缓移动,船上的弓箭手张弓拉箭,收割着想要靠近的燕军。
燕军几次组织冲锋,都未能打穿三层盾兵,船队平稳向前,虽然缓慢,但不可阻挡。
野王这边,从南门突围的队伍引发了一阵骚动,但燕人看出人数不对后,稍加追赶便放弃了,仍按慕容恪的要求守在南门。
东门方面则遇上了麻烦,张兴率众杀出后,被早有防备的燕军拦下,双方陷入阵地战,张兴军举步维艰。
好在南门杀出的队伍前来支援,晋人的水军也逐渐靠近,分散了一部分燕人前去拦截,这才稳住了局面,杀出了一条通道。
吕护在城楼上看得分明,忙派战车出阵,沿着通道布防。
有了战车和盾牌的加入,野王方面的压力锐减,士兵们向两侧移动,用长枪刺杀靠近盾牌的燕军将士。
船队到达指定地点后,邓遐指挥晋人的盾牌兵加入防守,同时部分弓弩手下船,在车阵的保护下,对燕人进行射击。
城中的百姓这时推着小车冲了出来,疯狂地装运粮食运往城中,他们没有护甲,不少人被流矢击中,惨死当场,更多的则是抱着受伤的部位痛苦呻吟,努力地想跑回城内。
但通道就那么宽,受伤的百姓还是被撞倒,被碾压,死在了自已人的脚下。
燕人急切间无法突破战车的防守,双方隔着车阵对射起来。
等到粮食搬运结束,通道内已经满是百姓的尸体。
邓遐指挥晋军回到船上,准备撤退。
张兴则让战车收拢,缓缓地退入城门,燕军想要逼近,被城楼上的吕护命人放箭掩护,一通无差别攻击,城门口留下一堆分不清敌我的尸体后,城门终于关上了。
晋军这边,因为要搬运粮食,船只有些靠近河岸,燕军紧追不舍,双方在岸边展开激战。
邓遐站在船头指挥,见燕军势大,不等所有人上船,便下令船只离岸。
留在岸上的晋军绝望至极,更加无力抵挡,大部分都死在了燕军刀下,小部分跳入水中,也被燕军射杀,能逃掉的十中无一。
黑暗之中,沁水的颜色变得更加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