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对于一些人口比较多,同时地级市也比较多的省来说有些不公平。
而一些人口众多的直辖市就只有一个名额,这竞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就拿第三阶段的东道主魔都来说,全市3000万常住人口,有多少高中学校?但晋级最后阶段的名额就一个!
大夏自治区常住人口800万,有两个晋级名额。。。。。。。。。。
但很多人没有想过,大部分人口和地级市稀少的省和自治区都是偏远或者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体育资源都和魔都、雾都这样的直辖市不能比的。
所以其实全国大赛也是帮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一种扶持政策,毕竟除了赛事奖金之外,能够在比赛中走得更远的球队也能收获一些商业赞助。
举个例子,榕江县是黔洲的一个小县城,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
但是这些年他们县里的学校经常能够打入全国大赛的八强甚至是四强,全国大赛十个年头,他们就有五次八强,三次四强(包括亚军在内)!
加上当地具有特色的村BA以及村超联赛,榕江早已经成为了黔洲的地方名片!
人均GDP持续上升,人均收入也上涨了不少,大家的日子都幸福了很多。
因为很多企业投资商不止是给学校的体育和教育投资,甚至还会在当地建厂或者拉动当地经济。
榕江县现在就有不少足球和体育运动的生产基地!
所以全国大赛十年,已经不是足球或者说高中足球的范畴了,他是一盘大棋,这也是为什么华夏足球这么烂的情况下,国家也要大力支持校园足球。
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也不是什么单纯的快乐教育。
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不过据说第二阶段的赛制改革是全国大赛的一次试水改革,如果第二阶段继续成功的话,那么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全国大赛阶段也会改革。
肯定不会减少偏远地区的名额,但或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人口大省或者直辖市的名额?
比如魔都3000万人口就一个名额,西川1亿人口、粤东1。5亿人口、中原1。1亿人口、齐鲁1。2亿人口都只有两个名额。。。。。。。。
当然,那是后面全国大赛委员会、华夏足联、教育局、体育总局以及文旅局这些巨头应该思考的问题了。
陆飞还是重点关注西川这边第二阶段的赛制。
改革之后,现在是42支球队直接主客两场的捉对厮杀。
不考虑抽签轮空的情况下,一直打到最后的决赛,也就是拿到省级大赛的两个出线名额一共需要打12场!
虽然最终需要打的场数没有减少,但是时间线拉长了啊。
从一月初到五月中旬一共四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打12场,即便是闯入了决赛阶段也就一个月3场不到!
这样既能减轻球员和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能让所有省级大赛的球队每个月都有三场左右的比赛可以踢,状态也保持住了。
关键是也不用统一到天府市集中打比赛了,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偏远山区的球队对上天府市本土的球队,进而有主场优势或者客队水土不服的情况了。
毕竟大家都会打一场客场一场主场,很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