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的动作不停,洋洋洒洒之间,空白的纸张上已经填满了字体。
对方喜欢看什么?那么他就写什么?也是多积累积累经验。
“夫孝悌者,人伦之大本,风化之根源也。
古之盛世,皆以德孝而治,上至朝堂,下及闾巷,咸以孝悌为行事之准则,致天下和宁,风俗纯美。
今之治世,欲求久安,亦当以孝悌为本,崇其道,倡其行,使仁德之风遍于四方。
于家而言,孝悌为修身齐家之要。父母生养劬劳,恩深似海,子女事亲以孝,乃天理人情之至。
晨省昏定,奉养无违,承顺亲意,和颜悦色,此皆孝之常道。悌道之行,则兄弟姊妹情笃义深。
长幼有序,互敬互爱,患难相扶。家有孝悌,则门庭和睦,家道昌隆,为社会安定之基也。
于国而论,孝悌为移风易俗之径。若民皆孝悌,则廉耻之心生,礼义之行著。
为臣者孝于亲则忠于君,为士者悌于家则信于友。
以孝悌之心而推及于天下,则敬长爱幼,尊师崇贤,闾阎之间皆有温情善意,社会之上不见乖戾纷争。
且孝悌之教可化民成俗,使百姓崇善尚德,质朴纯良,其于国家之长治久安,所益非浅。
然今之世,风俗渐移,或有不孝不悌之事闻于耳目。
当立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以圣谕贤传启迪蒙昧,以乡规民约约束行为。
官府奖掖孝悌之行,树立楷模典范,使百姓有所观瞻效仿。
士绅耆老亦当率先垂范,于乡梓之间宣导孝悌之风,劝善惩恶,共扶正气。
孝悌之德,非朝夕可成,当自幼学始,至老而不懈。
家庭为启蒙之所,父母长辈言传身教,学校为教化之地,师长学友互勉互励。
且广布德音,于文艺创作、社会舆论皆扬孝悌之美,使孝悌之念深入人心,化为日用常行。
如此,则社会之风俗可淳,国家之根基可固,万民同沐于孝悌之光,共赴于仁善之途,长治久安之盛,可期而待也。”
张时安写完之后,把答卷晾在一边,心下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他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家庭都还挺和睦的。
当然儿女孝顺,也是父母之功。
要不是有爷奶在上面镇着,底下的人哪里会这么安分?
除了娘亲,有几个婶娘们拌两句嘴,但是私底下对于他们这群孩子,却每次都是笑脸相迎。
有什么好吃的也不会落下于他们。
所以说,这辈子他关于孝悌的名声,绝对是不会差。
也不会有人用这一点来攻击他,要知道从夫子的口中听说。
某位大臣,就是因为在这方面马前失蹄,被掺了好几本。
更是从重要的岗位,直接调离了中心,那叫一个被自家人给坑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