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给咱们大才子披上吧。”
那名官员见时魏王,正要行礼,魏王打断,示意不用,随后那名官员就拿着衣袍给了于谦。
随后众人搀扶着于谦进入皇宫,朱高爔也就此止步了。
朱棣特此设宴,宴请一众文官跟天子一起一睹前三名高中的学子。
“这次科考举办的很成功,诸位爱卿辛苦了,朕替天下的学子敬你们一杯。”
朱高炽也是举起酒杯,“恭喜皇上,喜得英才。”
朱棣骄傲得感慨:“当年李世民举办科举,看到所有考生进入考场,曾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朕此时也深有此感。”
朱高炽也是附和:“皇上替天下遴选人才,必然名垂青史。”
吹捧了一番皇上后,朱高炽提醒道:“吉时已到,请皇上钦点状元。”
朱棣神色严肃的点头,在金边白纸上写了三个名字:于谦、曹斌、杨伦
笔走龙蛇,笔畅流利,字迹威武,朱棣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监见此后,高声说道:“传新科进士于谦、曹斌、杨伦觐见”
随着三人进场,于谦则是被搀扶了进来,随后趴了下去。
“让朕瞧瞧本届的文曲星长什么模样。”
随后二人相继抬头,只有于谦倒在地上,太监焦急的赶忙前去,扶着于谦把脸朝向皇帝。
朱棣走到于谦面前,皱着眉头看他。
“于谦,你喝几杯酒啊。”
于谦红着脸,惺忪的眼睛,正要作答,朱棣又说道:“你想当本朝的李太白?”
于谦也是沉重的解释:“回禀皇上,昨日接到信件,我娘走了,学生饮酒2升,此刻尚未清醒。”
朱棣见此,也是考校了起来:“既如此,我也不怪罪你了,你就以故乡为题,作一首诗,给大伙助助兴。”
于谦醉眼朦胧的,语气中含着冷笑:“皇上,臣的诗恐怕不应景。”
这话一处,朱棣也是好奇了起来:“无妨,说吧。”
于谦随即开始作诗。
“村落神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拥纳税,稚子卖输粮。”
于谦做完后,文官们各个面面相觑,震惊的看向于谦,朱棣也是脸色难看了起来,于谦的声音则是继续响起。
“破壁风声屋,梁贫越堕床。
哪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于谦说完,朱高炽连忙站起身来说道:“于谦,你竟敢和这么多酒,御前失言,好在皇上网开一面不跟你计较。还不快谢罪。”
朱高炽说完,看看了朱棣,生怕自家爹,一气之下,杀了于谦,那可就是大明朝的笑话了。
朱棣没有理会朱高炽,而是说道:“哪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是哪里的官员,没有报灾荒?稚子卖输粮?大明的赋税不高啊,前阵子还降低了,至于要到卖口粮的地步吗?”
于谦原本的醉意也醒了几分。
“皇上要北征,各地官员不择手段提高赋税,迎合皇上,望皇上收敛好战之心,于民更始,施恩于天下。”
朱棣愤怒一甩衣袖。
“胡说八道,江浙富饶之地,需要卖口粮活命,那边关的百姓呢?简直是迂腐。”
说完朱棣便离去了,让太子收拾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