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个月大概回来一次。
老两口人都挺和善的,在村里人缘很不错。
他们没有子女在身边陪着,有时候村里同族的年轻小辈都会去帮帮忙。
完全没有欺绝户的现象。
这也印证了姜娇娇的感觉,靠山大队民风很不错。
吴小妹继续道,“赵小梅知青去了德才叔家,白盈知青去了彩云嫂子家里。”
说着,她停顿了一下。
发表自已的意见,“娇娇,你说这什么情况,德才叔家里还有两个儿子没结婚呢,一个女知青去家里借住,不会闹出什么事来吧?”
姜娇娇脑海里回想了一下这个德才叔。
应该是姓李吧,在村里人缘也还可以,家里都是些老实本分的,干活勤勤恳恳。
他们家有三儿两女,大女儿行二,已经嫁出去了。
老大结婚就分出去单过了。
最小的女儿今年跟吴小妹年纪差不多。
其他的,她就不知道了。
她抬头看了下屋顶,叹口气。
无奈道,“小妹,你都不知道,我上哪儿知道去啊,真出什么事也轮不着你我去解决。”
吴小妹:“那倒也是,就是有点担心。”
“哦对了,还有个霍知青,听说他在大队里闹腾了一阵,不愿意去别人家借住,要自已个儿盖房子。”
姜娇娇:奇葩。
吴小妹:“你说他是不是钱多烧得慌,反正大队长没同意。最后没办法,他就去了凤花婶子家。”
姜娇娇对这些知青的事,有点听腻味了。
她摆摆手,“行,咱不提那些知青了,对了小妹,做完挎包,再帮我做个挂件呗。”
“什么挂件?”
“我找纸笔,画给你看。”
……
两天后,姜娇娇如愿背着自已的单肩新挎包,推着木板车,独自往县城里去。
挎包上,还吊着一个小卡皮巴拉的布偶挂件。
姜娇娇让吴小妹缝的套,她自已往里塞的棉花。
做好后,给吴小妹稀罕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