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叶嘉莹写作素材大全 > 第5章 郑和永乐朝六下西洋上(第2页)

第5章 郑和永乐朝六下西洋上(第2页)

-船队首先抵达占城(今越南中部),郑和向占城国王宣读了明成祖朱棣的诏书,赏赐了丰厚的礼物,包括丝绸、瓷器等,占城国王热情接待了他们,并回赠了当地特产。

之后继续航行,访问了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不过在爪哇发生了一些小冲突,被称为“爪哇事件”。

——《当时西爪哇的麻喏巴歇国东王和西王正在内战,郑和船队的士兵上岸进行贸易时,被西王的士兵误杀了170人,西王得知后非常害怕,派使者谢罪,郑和考虑到主要任务是宣扬国威和开展友好交流,就和平处理了此事。》

-接着船队又来到苏门答腊(今印尼苏门答腊岛),在这里也进行了物资贸易,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深受当地人喜爱,同时采购了当地的香料等特产。(胡椒,龙脑香,安息香,肉豆蔻,丁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一站锡兰山(现如今斯里兰卡)

之后郑和并没有处决亚烈苦奈儿,而是将他带回中国。

-柯枝(今印度柯钦,是印度西海岸的重要港口。)正常交流一番。(获得了一些珊瑚做的工艺品,以及珠宝香料。)

-古里(位于今印度科泽科德一带,是当时印度洋沿岸重要的贸易中心。)

这一站也是第一次下西洋的终点,这里属于当时贸易中心,郑和等人在这里购买了打量香料,珠宝等物品,并商量出一种有趣的交易方式,“击掌定价”。

结束这一次旅程后,郑和于永乐五年七月,回到明朝,带回了许多国家的使节,如占城、爪哇、古里等国的使者觐见朱棣,使得朝贡体系进一步完善。

同时,航海技术人员也开始对航海技术进行总结和完善,例如对指南针的使用、天文航海知识的积累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于是乎,朱棣成热打铁,便再次让郑和开启第二次下西洋

————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永乐七年,第二次下西洋路线大致不变,只是有了第一次经验,船队在途中航行时间加快许多,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停留诸国。

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主要是回访与贸易,以及文化层面。

————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永乐九年六月。

这一次航行主要地点并无改变,只是其中增加了许多小岛。

这一次发生了锡兰山之战,其国王亚烈苦奈儿性格较为残暴且贪婪。当郑和船队在第三次来到锡兰山时,亚烈苦奈儿看到船队携带大量的财宝,便起了歹心。

国王亚烈苦奈儿一方面假意邀请郑和等上岸,将他们引到都城;另一方面,他暗中派遣军队到郑和船队停泊的港口,去劫掠船上的财物。

郑和很快察觉出情况不妙,他当机立断,率领自己的随行人员两千余人,离开都城,趁着锡兰山国都城空虚,直接向王宫发起进攻。

郑和指挥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了王宫,还生擒了国王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

之后,郑和带着国王等人离开锡兰山。回国后,郑和将亚烈苦奈儿献给明成祖朱棣。

朱棣展现出大国君主的胸怀,并没有处死亚烈苦奈儿,而是将他赦免。

后来朱棣还派人护送亚烈苦奈儿回国,让他继续统治锡兰山国。

这一事件让周边国家看到了明朝的强大武力,同时也看到了明朝并不以武力占领他国为目的的大国风范,反而使得更多国家愿意与明朝交好,更有利于明朝在印度洋地区的外交和贸易活动。

————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永乐十三年七月。

这一次出行时间延后与中途时间加长是因为朱棣作为一个拥有宏伟抱负的皇帝他希望大明的影响力能更一步扩大。

所以,在第四次航线也增加了继续探索的路程,其中准备便也更久了。

东南亚段

-郑和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先到达占城。在占城,他们与当地进行了物资交换和文化交流,明朝船队带来的丝绸、瓷器等物品很受欢迎。

-接着来到暹罗(今泰国),暹罗是当时东南亚的重要国家,双方互赠礼物,郑和向暹罗国王传达了明朝的友好意愿。

-经过彭亨(位于马来半岛东部),在满剌加(马来西亚马六甲),郑和船队在这里进行了重要的补给和休整。

满剌加地理位置优越,郑和帮助满剌加摆脱了暹罗的控制,使其独立,并在这里建立了仓库和中转站,用于存放货物和修理船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