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朝的主要文官:
内阁成员
-徐有贞:在天顺初年入阁,他因参与“夺门之变”受到明英宗重用,曾任兵部尚书等职,后因权力争斗等原因失势。
-许彬:天顺朝初期的内阁成员之一,以其文学才华和对经史的精通而闻名,在朝廷中参与重要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李贤:天顺年间的重要内阁大臣,多次担任吏部尚书,在任期间选拔人才,对稳定天顺朝的政治局势起到重要作用,深受明英宗信任。
-吕原:天顺朝的内阁学士,为人谨慎,学问渊博,在文学和经史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为朝廷的文化建设和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持。
-岳正: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曾入阁参与机务,后因得罪权贵等原因被贬。
-彭时:历经正统、景泰、天顺等朝,在天顺朝继续为朝廷效力,是一位资深的大臣,以其正直和才学受到尊重。
-陈文:在天顺朝后期进入内阁,在政治事务中也有一定的参与和影响。
六部尚书
-王翱:吏部尚书,在任期间致力于整顿吏治,选拔了许多有才能的官员,为朝廷的人才储备和官员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富:户部尚书,在财政管理方面有出色的能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保障了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姚夔:礼部尚书,熟悉朝廷礼仪制度,在任期间规范和完善了各种礼仪活动,维护了朝廷的礼仪秩序。
-王竑:兵部尚书,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和才能,致力于加强边防建设和军队管理,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陆瑜:刑部尚书,在司法审判方面公正严明,处理了许多重大案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
-白圭:工部尚书,负责朝廷的工程建设和水利等事务,在任期间主持了一些重要的工程建设项目,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
天顺朝的主要武将:
-石彪:石亨的侄子,在军事上有一定才能,天顺元年至三年间防守大同,后被封为定远伯。在大同磨儿山之战后有冒功争宠的行为。
-杨能:杨洪的侄子,景泰、天顺年间为将,天顺初被擢用防守宣府,封武强伯。
-李文:天顺年间防守大同,因英宗复辟后平衡各方势力等因素,被封为高阳伯,长期镇守战略地位重要的大同。
-杨信:杨洪之子,天顺初负责延绥巡守,后封彰武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