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写作素材摘抄大全 > 第7章 姚广孝(第1页)

第7章 姚广孝(第1页)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是元末明初着名政治家、高僧。

属于是永乐朝第一大功臣,没有他,便不会有永乐朝,在遇见朱棣之前,姚广孝的经历也很丰富。

他年少出家。1348年(14岁),姚广孝进入妙智庵成为沙弥,开始学习佛法。他聪明好学,对各种知识都有浓厚的兴趣。他先后学习天台宗、禅学等。

不仅如此,他还和道士席应真交往了二十多年,学习了很多道家的知识。这使得他知识面很广,能融合儒、释、道三家之长。

在洪武年间,他作为一名僧人也积极活动。洪武八年,姚广孝曾赴南京参加专门为僧人举办的、考查儒学知识的考试。

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当时没有被授予官职。在遇见朱棣之前,他已经在佛教界小有名气,且知识渊博,积累了诸多政治、军事、文化等思想理念,这些都为他日后辅助朱棣打下了基础。

洪武十五年,这一年,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

姚广孝经人举荐,得以结识燕王朱棣,并且跟随朱棣前往北平,住持庆寿寺,此后,他与朱棣交往密切。

在朱标去世前,没有明显的迹象显示姚广孝鼓动朱棣谋反,毕竟朱标作为朱元璋嫡长子,地位稳固,深受朱元璋喜爱和信任,被立为太子多年,朝廷上下包括藩王基本都认可朱标的储君地位。

朱棣在这个时期没有强烈的起兵动机,姚广孝除非不想活了,否则绝不会在此时贸然鼓动朱棣采取如此激进的行动。

一直到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离世,作为一个拥有极大政治野心的藩王,朱棣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其中不止朱棣部分藩王都有这种想法。

朱标去世,朱元璋下旨所有在外藩王回京吊唁,一方面是为了物色一众藩王,看谁有能力继承大统。

另一方面是朱元璋为了安抚藩王们的情绪。

朱标的死讯对于藩王系统是巨大的冲击,召回他们也是防止藩王们因太子之死而产生混乱的心思。

比如互相猜疑或者急于争夺皇位,通过把他们聚集在一起,朱元璋可以控制局面,同时向他们表明皇权的绝对掌控力,让藩王们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结局确是,刘三吾以“皇孙世嫡承统,礼也”为由进行劝谏。使得爱屋及乌的朱元璋同意这一条建议,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确立后,朱允炆与一众藩王之间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朱元璋便直接让一众藩王反回封地。

之后便有传闻中,说是姚广孝主动接近朱棣,说他向朱棣表示“燕王若用我,我送你一顶白帽子”。

虽不知真假,但可以肯定一点,此后姚广孝与朱棣二人便开始时长密谋,谈论明朝未来走向等诸多事情,尤其是一众开国功臣先后被清除后的走向。

不光是单纯谈论,期间姚广孝时长用占卜测字等方式,给朱棣测字暗示其有做皇帝的命,并请来袁珙给朱棣相面,称其有天子之相,又让友人金忠使手段让朱棣得了吉卦,让朱棣逐渐相信自己有天子之命。

一颗种子就此发芽结果。。。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离世,朱允炆登基,在齐泰,黄子澄等官员的劝说下,防止政变,只让一众藩王在自己封地进行祭祀活动不允许回京。

之后便是削藩政策的开始,削藩开始后,姚广孝态度异常积极,活跃起来,他把这看作是朱棣起兵的绝佳机会。

姚广孝深知削藩政策实施后,朱棣要么坐以待毙被削藩,要么奋起反抗,他利用自己的谋略和对局势的判断,不断地给只有想法没有办法的朱棣分析形势,强调起兵的必要性。

他向朱棣指出建文帝的削藩手段会让朱棣失去权力乃至性命,并且凭借自己的军事智慧和对政治局势的理解,让朱棣相信自己能够夺取皇位获得成功,不断增强朱棣反抗的信心。

建文元年,朱棣疑似得到姚广孝指点开始装疯卖傻。在这之前,建文帝朱允炆已先后废除五位亲王,藩王与朝廷的矛盾日益激化,朱棣感受到了危机。为了争取时间,迷惑朝廷,他先是装病,使朱允炆放三子回北平,之后又因属下被朝廷处死,开始装疯。

朱棣在王府中披头散发,在大街上乱跑、大喊大叫,甚至抢夺他人食物,做出种种癫狂的行为。

迷惑建文帝派来监视他的人,让朝廷放松对他的警惕。

通过这种方式,使朱允炆和他的谋臣们认为朱棣已被削藩的压力逼得精神失常。

后方姚广孝,利用这争取来的时间争准备起兵事宜,包括秘密训练军队、储备物资等。

姚广孝还建立了一个情报网络,密切关注朝廷军队的动向和京城的局势。他派人潜伏在南京等地,以便第一时间掌握建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最新决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