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中国文化遗产集成这本书有关于巴蜀历史吗 > 第3章 大名称由来(第1页)

第3章 大名称由来(第1页)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烨御书的匾牌,就悬挂在圆明园大殿的门楣上方。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说“圆明”二字的含义是:“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历史发展

圆明园是清代重要的皇家园林,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赐给皇四子胤

(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圆明园已初具规模。胤

即位为皇帝后,开始对这所园林扩建。乾隆时期,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费银以千万计。嘉庆时期,主要

80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时期,虽然裁撤万寿、香

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甚至停止了每年一次的木兰狩猎,但对圆明园仍然进行不间断的扩建,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皇家园林。

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后来都在园内仿建。

独立的造型主题

圆明三园虽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各个景点却又是独立的,共有一百余处建筑群,各有自己的造型风格,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

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

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宗教主题

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园内有祭祀康熙帝,雍正帝的的皇家祖祠。规格廓大,庄严肃穆。另外还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都体现了宗教上的需要。

◆圆明园残迹

建筑的特征

圆明园汇集了江南园林的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从总体上来说,拥有以下一些特色:

水的主题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中的“九洲”象征。另外还吸取了洞庭湖、杭州西湖、神话中的蓬莱胜景等水域景观。

借鉴的主题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的名胜。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和盘山等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皇帝陵即为其陵寝。1961年,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帝陵古称“桥陵”,素有天下第一陵的称号,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

大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进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

人文初祖——黄帝

据传,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氏,以土德称王。因土为黄色,故名“黄帝”。在远古时代,他是陕西北部黄土高原一带的部落首领。后来,他率领部落迁居到河北涿鹿附近。黄帝以他杰出的才能,鼓励农桑,创做车船,打制兵器,发明文字、音律、医术、算数,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崇敬和爱戴。他在开发黄河中下游的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周围的一些部落,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形成了华夏族,

82

奠定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石;因而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后来黄帝被逐渐神化,道教也尊其为祖。传说中,他不仅成仙得道,还能够驱使群仙。黄帝与炎帝同为华夏民族祖先,故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黄帝这位口传历史中的重要人物集中了古人的多种优点、诸多创造,带领中华民族从野蛮向文明发展,从而被尊为“人文初祖”。

陵区概况

陵冢深藏在桥山之巅的古柏林中,千年以上古柏有三万余株,是中国最大的古柏群,幽静深邃,气势雄伟。古代天子的坟墓称作“陵”,庶民坟称作“墓”,天子陵旁必设“庙”。故而皇帝的墓地被称为“黄帝陵”黄帝庙前区气势恢宏,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入口广场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象征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广场北端为轩辕桥,宽8。6米、长66米、高6。15米,全桥共9跨,石梁121根,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全桥均采用花岩石料砌成。显得粗犷古朴。轩辕桥下及其左右水面为印池,占地约300余亩。蓄水量可达46万平方米。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印池四周绿树成荫,形成优美的空间环境。

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庄严雄伟。

入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中围6米,上围2米,遒枝苍劲,柏叶青翠,被称为“世界柏树之王”。

对后人的影响

每年清明、重阳节,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桥山,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历史上祭祀规模最大、形式最隆重的,要算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十八万大军祭黄陵”。公元前110年,刘彻率大军北征后返长安,途经桥山,令士兵一夜之间在黄帝陵对面堆起一座用来祭祀的“祈仙台”。其中一棵汉武帝当年挂过盔甲的古柏,枝杆皆似断钉在内,斑痕密布成行,尤其令人称奇。

轩辕庙碑廊内有历代帝王重修碑记和祭文石刻,中国近代及当代国家领导人也曾来此。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后,在庙内立下的“回归纪念碑”,甚为引人注目。

秦始皇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它对于深入研究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