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这些出力刨地的活,多少有点卓别林耍狗坨子——
大材小用了!
整整一天,他心情都很不错。
带着几个小妾,在岛上游山玩水,登高远眺。
为了彼此加深了解,他还特意嘱咐,带上了那个在海上救下的小姑娘。
和往常一样,无论谁问她什么,还是不肯开口。
稍有不同的是,有人和她说话,或者遇到好玩的事,偶尔会勾起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搞得李善长一度怀疑,这姑娘不会真是个聋哑人吧?
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年纪,容貌秀丽,眼睛乌黑明亮,一身棕黄色的皮肤,配上瀑布般的卷发,充满了南洋的异域风情。
但不会说话,怪可惜的。
。。。。。。
视线回到大明。
这天,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胡惟庸花了几百两银子,早早命人准备了一份礼物,给身在定远的恩师送去。
一来,感谢多年的教导提拔。
二来,伺机试探李善长的口风,看他是否有回归朝堂的打算。
可没想到,派人送去的礼物,又原封不动的带了回来。
“你是说,韩国公已经离开了定远,出海去了?”
“什么时候的事?”
面对亲信带回的这一消息,胡惟庸颇感吃惊。
何况,当朝皇帝虽未明说,却已经有了下令禁海的念头,早晚要落实的。
恩师出海,究竟是谁批准的?
见状,去送礼的亲信一五一十的说道。
“回禀相爷,的确如此!”
“在下找到了韩国公的住处,院里已经没剩几个人了。”
“寻到他家的长公子李祺,才得知此事。”
胡惟庸闻言,让他先下去休息。
而后,独自一人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脑袋里充满了问号。
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出海了呢?
他觉得,自已是越来越看不懂老师的心思了。
不过,这样也好,以后再也没人和他争丞相的位置了,高枕无忧矣!
转念一想,这么大的事,不能知情不报。
半个时辰后,胡惟庸穿戴整齐,出现在了南书房。
三言两语,把自已得到的消息复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