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孔子智慧讲堂视频全集 > 第1章 前言(第1页)

第1章 前言(第1页)

哪一个人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最大,并且深深地影响着世界?

孔子。如果你的回答不是孔子,说明你对中国文化了解的还不够。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以孔子思想为宗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言。它是世界文化史上富于特色的、影响巨大的文化系统,是今日中国文化之“根”“源”,是中国三大宗教(儒家、道家、释家)之一。它与印度、欧洲、阿拉伯古代文化相并列,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使孔子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克己复礼”、“以仁治国”、“以和为贵,仁者爱人”的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长期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诸如爱国主义精神、民本主义思想、“经世致用”的学术风格、“杀身成仁”的节操等,成为中华民族奋进不止的精神动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治国主张,则成为历代领袖治国的方略。远的不必说,近代孙中山先生的“天下为公”,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就足以可见基于孔子学说。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规定官吏要从儒生中选拔,从此,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孔子思想被历代王朝所重视,孔子的名号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公元元年,汉平帝封孔子为公爵,500年后北魏孝文帝又改称孔子为“文成宣尼公”,唐太宗李世民尊称孔子为“先圣”,宋真宗赵恒又改封为“至圣文宣王”,到了清代,顺治皇帝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2500年前的中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时至今日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孔子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代,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的儒家学说就已经传到了中国周围的朝鲜国。现在韩国有个专门研究孔子儒教思想的成均馆,它是从六百年前朝鲜时期开始成立的成均馆大学,也是韩国研究儒教的最高研究机构。在韩国的儒教学派里有个退溪学,是成退溪先生创立的,退溪学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儒教学里最大的学派。

三世纪,朝鲜学者王仁带着一本《论语》到了日本。从此,“孔子”便在日本落下了根。日本的儒学受孔子的思想影响很大,在明治维新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明治维新取得巨大的成功。由于受到中国的影响,不仅日本、朝鲜,就连越南、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将“孔子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并相继建起了祭祀孔子的庙宇。

十六世纪以来,孔子思想又陆续传入西方国家,他的理想主义、道德思想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的武器,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最早把儒学介绍给西方人的是明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传教士利玛窦将《论语》翻译成了拉丁文,于168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是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译本,该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孔子)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18世纪时,孔子学说就在欧洲学术界引起了广泛讨论,到了20世纪,西方出现了钦佩孔子的高潮,60年代在大众中形成了东方文化热。可见孔子思想及学说已遍及世界各地,对全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奠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与希腊古代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亚一样相信和谐、社会秩序和奉行爱国主义,绝大部分西方人对孔子尊敬有加。德国柏林得月园的入口处,矗立着两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国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为教育学的奠基人。西方出版的“100个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国人还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在西方人看来,孔子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留下“亲笔”作品、但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三个伟人之一。流传下来的《论语》是由孔子的学生在他去世后撰写的;记录古希腊苏格拉底思想的《辩白》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他被处死以后撰写的;描述耶稣言行的《福音书》也是由他的门徒在他被钉上十字架后几十年里完成的。

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也曾说过“你们想让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就应该怎么对待别人。”这两句名言在西方被称为“黄金律”,但是耶稣比孔子要晚整整5个世纪!

对于外国人来说,不了解《论语》也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应该比外国人更了解孔子,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孔子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即使你不读《论语》,孔子也在你身边;但如果你读过了《论语》,感受就又不一样了。

我常常在苦思一个问题或有了某种人生体会时,猛得想起《论语》中的某句话,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个意思孔子已经说了,而且表达得那么准确传神。而且如果你是仔细用心地读过《论语》,就会发现孔子其实并非如很多人想象中那样经常板着脸孔教训人的夫子形象,而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有人情味的老者形象。

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孔子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是充满活力。先贤圣人的思想依然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走近孔子,我们仍然能够品味他的人生智慧。尤其是经历很多事情之后,再看《论语》,就有很多感慨,觉得其言不虚,真的可以指导人生。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规划人生?如何立志?如何孝顺父母、友爱亲朋?如何协调和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如何应对挫折、失败、困难?如何获得人生的幸福?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如何成功又受人尊敬?……这些问题,孔子及其儒家学说都能做出完美的解答。

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近孔子,聆听先哲教诲。做一个好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