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孔子的智慧视频 > 第8章 管理之泉半部论语治天下(第2页)

第8章 管理之泉半部论语治天下(第2页)

——(西班牙)葛拉西安

“察其所安”,就是说看他安于什么,也就是平常的涵养。比如浮躁,比如急功近利,比如眼红心跳,比如一有成绩就自视甚高、目中无人,比如一遇挫折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等等,都是没有涵养的。这样的人最易折,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交友有可能背信弃义。只有踏实安静的人才能威临世界而不被身外之物所包裹。

想想吧,越王勾践如果没有静心怎么能卧薪尝胆?司马迁如果沉不下心,遭受宫刑的痛苦还不缠绕终生,哪还有什么心思写《史记》?韩信如果没有静心,早成为流氓的陪葬品,哪能帮助刘邦成就霸业?静心是在寂寞中的坚韧,在困苦中的达观,在迷离中的坚定,在失败中的自信,在成功中的沉稳。有如此品质的人,谁又能怀疑他呢?

有些历史名人,能够以孔子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识人三步曲为基础,发挥自身优势,研究讨论出最适应自己识人知人的办法。

近代湘学创始人、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是一位知人、爱才的人,其门下培养出一大批文武人才。他曾经花费大量笔墨,论述人才层次、特征、考察方法等,特别是他的“知人八法”:判断一个人是否表里如一、从表情考察内心世界、从表面特征判断人的声望、判断模棱两可的方法、观其敬爱识其前途、从情绪上察人心胸、从缺点反观优点、从聪明看成就。同时他还指出“知人”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诸如,以己观人、只凭第一印象、只凭个人好恶、只凭志向、重早慧轻晚成、只凭地位财势等等,如此透过现象观本质,不乏真知灼见。这是居于高位而知人善任开创一代中兴事功的例子。

先贤说:“事之至难,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知人实是一件难事,一件大事,从辨别一个人的言行真伪,到察觉一个人的思想境界是否高尚,中间无不渗透着人的精力与智慧。

中国人爱讲“察言观色”,对人的观察依靠综合直觉。不过,一个人的语言和伪装的神态会掩盖他的内心本质,特别是那些巧言令色者,因此有人说“闪闪发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然而一个人的实际行动却不会为他的为人撒谎。这一识人术在任何时代都适用。一人的性灵,未必从言谈与神态中中显现,然而举止却难作伪。由迹观心,由事窥意,方可识人。

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识人三步曲去识人,又怎么不能够把人看明白呢?孔子连说了两遍,似在肯定,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做到这点又是多么不容易!

人海茫茫,世事无常。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很难,在这里,孔子为我们知人识人提供的这个十分有效的识人“三步曲”,值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借鉴。

怎样做一个好领导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论语·尧曰》

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就可以从政了呢?”孔子说:“能尊崇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

一个国家需要英明的君主,一个组织需要英明的领导。领导有好领导,也有不好的领导。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个好领导,或者有一个好的上司。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好领导呢?

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

——史蒂芬·柯维

子张当了一个地方上的小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于是来向自己的老师请教如何从政。孔子对他说了“尊五美,除四恶”。子张向孔子问道:“怎样就可以从政了呢?”

孔子说:“能尊崇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指的是什么?”孔子说:“君子给人恩惠却无所耗费,让百姓为他劳动而无怨言,有追求却不贪婪,安泰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问:“什么叫给人恩惠却无所耗费?”孔子说:“顺着民众能得利益之处而使他们获利,这不就是给人恩惠却无所耗费吗?选择民众便于劳动的时间让他们劳动,又有谁会抱怨呢?自己想要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贪求什么呢?”君子不论民众人多人少,人贵人贱,都不敢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泰却不骄傲吗?君子整顿自己的衣冠,目光尊严地远视,庄严地使人望见便产生畏惧,这不就是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四种恶政指的是什么?”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却对民众加以杀戮,叫做虐;事先不进行告诫,却要他们取得成绩,叫做暴;起先懈怠,却突然限期完成,叫做贼;同是给人东西,而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论语·尧曰》

其实“尊五美,除四恶”不仅对于从政,就是对于平常做人也是有好处的,对商人经商更有益处。那么这句话到底蕴涵了什么深意呢?

有句话说“身在公门好修行。”这其实就蕴含了“惠而不费”的意思在内。政府的一项好政策出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需要耗费政府的财力和物力,这样的事情的确是有的。比如说“为市民办实事”的问题,很多实事,其实就在于当政者能不能想到,而不在于需要什么耗费的问题。

这种“惠而不费”,在个人生活中也是有的,所谓“助人为乐”,其实,严格意义上的助人为乐就是一个“惠而不费”的问题。帮帮朋友的忙,替人带带东西,捎捎信,或者替外地人指指路等等,都是于人有利而于己无害的事情,不是“惠而不费”又是什么呢?真要惠而“有”费,把自己的贵重东西送给人家,别人还不见得会接受呢。

所以,应该大力提倡的不是“惠而不费”的风尚。无论在不在“公门”,这种风尚都是可以身体力行的。想当好领导,就要会“惠而不费”,不需要自己必须做出什么,拿出多少钱,或者说牺牲多少利益,但能让员工们觉得舒服,贴心,愿意为你卖力工作,这才能管理中的上层境界。

有些老板很会“感情投资”,员工过生日,放半天假,大家一起给他庆祝,过年过节,给些实用的东西,如此而已。虽然花费不大,但效果很好。

“劳而不怨”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任劳任怨。任劳容易任怨难,这是大家都有的经验,所以,做一个领导人能让人任劳任怨是很不简单的。尤其是做一个基层领导,能使手下人都高高兴兴地工作,任劳任怨,那可真得要有两下子。当然,做高级领导人而能够让全国人民都任劳任怨,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现代管理者必须懂得人是世界上最富感情的群体,“情感投资”是管理者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管理工作者在实施“情感投资”时,必须抓住一个“心”字,与下属员工互相交心、互相关心、以心换心,从而达到心心相印、同心同德、共同一心干事业。“情感投资”已经成为许多成功企业家的制胜法宝,因企业管理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方法不同,造成企业兴衰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果说“惠而不费”、“劳而不怨”都还侧重于领导水平的方面,那么,“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却涉及到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了。

“欲而不贪”是说要有欲望但不要贪婪。有欲望并不是坏事,有时候,欲望往往能转化为压力,而压力往往又能转化为动力。但我们这个时代而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拿的钱还是要拿的,但不能贪污受贿,利用职权谋私利。不能做到“欲而不贪”,你的人品就落了下乘,不要说身居高位,领导他人了,很有可能还会触犯法律,“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泰而不骄”是说既要保持不忧不惧的心态,心平气和,遇事泰然自若,又不要装模作样,色厉内荏,给人以盛气凌人的感觉。至于“威而不猛”,则是说一个人既要有威严,要让人畏服,但又不能给人以凶猛可怕的印象。有了这种印象,人家一看见你就躲得远远的,你还怎么去领导他呢?

现在企业管理,经常讲“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就是这个道理。“以权压人”,是听你话,但并不是真正地服你。干起事来,自然动力不足,更容易出问题。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

五美有了,领导者的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相应地,还要去掉一些坏毛病,这就是“四恶”的问题了。

一恶“不教而杀”。所谓“杀”,照我们的理解,倒不一定真要动刀子,判死刑,而是说处罚惩戒。对于部下也好,对于民众也好,不加以教育引导而只知一味惩处,那这领导是绝对做不长的了。属下错了,你只会批评责备,却不告诉他哪里错了,也不跟他说以后怎么避免再犯错,那估计遇到同样情况,属下还得继续错下去,这样领导不满,属下也得愤愤不平——你耍我玩啊!莫说做领导,就是做家长,“不教而杀”,或者说不教而惩罚,那也是要父子反目成为仇人的。所以,这是一个领导者绝对应摒除的毛病。

二恶“不戒视成”。事先不告诫,不指导而只管要部下做出成绩来给你看,这是一个粗暴的领导者形象。人家不给你完成,你又能把他怎么样呢?再说了,你什么都没给,部下怎么能做出成绩来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这不是刁难你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