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宁听着他的判断,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范二离开府衙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了苏园,又第一时间将众人召集起来进行了一番布置。
翌日。
一如范二所料,豫章城内的粮价果然非但没有稳定下来,而且直接从斗米四十文涨到了斗米五十文!
更严重的是,城内的各种铺子竟有一半以上关门了,城内的民众顿时恐慌起来。
随着太阳不断升高,成百上千的农民开始由乡下涌向城内,而各县的信使也将这两天发生的异常汇总到了范宁的手上。
范宁这才知道,十六个县城已有一半以上关闭了城门,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人,又将去向何方?
他仿佛看见,一大波灾民正在往豫章城涌来。
如今的局势,远远比想象中要眼中许多!
当大量的灾民涌来时,又该怎么做呢?
开设粥棚?关闭城门?
这些都不紧要!
最要紧的还是将能够动用的武装力量召集起来,以防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趁机做乱!
范宁手上的武装力量共有三支。
一是由叶添龙带领的部曲,这四十来人属于绝对的私人武装力量,这些人可以说是完全听命于范宁,后者指哪他们就会打哪儿。
二是豫章郡衙的衙役,这些衙役的数量也是四十来人,这些人平常除了保卫范宁之外,也会做一些抓贼啊、收税啊之类的工作,他们的战斗力比部曲稍微弱一些。
三就是军队,也被称为地方兵。
驻扎在豫章的地方兵共有八百人,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守城门,或者在打仗时防守城门。
可看守城门并不需要多少人,而豫章城最近几年也还算是太平,所以这八百地方兵一直实行的是轮班制,——郡丞曹洗将他们分成了六个队,每个队出勤两个月。
平常时候,在豫章城内驻扎的军队也就只有一百多号人而已,剩余的人则都在乡下种田呢!
但府库中的粮食,还是按他们的人数配给的,要不然也不能一下拿出上千石存粮了。
古代的兵制经历了一系列演变,期间经历过征兵、世兵、募兵三大基本制度之间。
前汉的兵制与现代的征兵制最像,实行的都是“义务兵”制度,凡年满二十三岁的成年男子,都有义务服两年兵役。第一年一般是在地方服役,相当于是实习期,每年秋天还要进行大比武,也就是“都试”;实习期结束之后,第二年开始转为中央军或京城卫戍部队,或驻守边境。
要想实行这一套制度,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央足够强大,能够完全掌握住户口才行。
到了王莽当政时,许多地方武官利用秋天“都试”的机会起兵,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所以光武帝刘秀掌握政权后,就对“义务兵”制度进行了调整,其目的也是为了大力压缩地方部队,只保留中央军。
只有中央军而无地方军,地方发生骚乱怎么办?
刘秀的解决办法是,用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来顶替地方部队,这些私人武装也就是后世的部曲和私兵。
由地主豪强组织部曲私兵,不但可以代替地方部队、为国家省一大笔钱,而且因为他们的规模较小,再不可能像原来的地方武装一样叫板中央军了。
可长此以往,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也就越来越虚弱了,而且私人的部曲因为没有服役年限的约束,所以他们的战斗经验会越来越强,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了伏笔。
三国时代的曹操、刘备、孙坚等人,他们的的班底都是私兵,而非国家的编制军队。
既然有能力就可以招募依附自己的佃农和相邻为私兵部曲,那曹操等人即便成了军阀,拥有了自己的领地,但却没法按原来的征兵制度征募兵员了。——优良的兵员早就被人招募为部曲了。
面对兵源不足的难题,曹操终于对兵制做出了重大改革,军户制便就此应运而生了。
曹操开始实施“兵农分离”的政策,将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专门提出来组成军户,对他们进行军事化管理,同时也解除他们的劳役和赋税,专职当兵。
军户制属于世兵制的一种,如果这一代加入了军户,那他的后代就全是军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