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东晋炫富 > 0234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第1页)

0234父母于子女无恩论(第1页)

孔子听了子路的叙述,很快就找到了他吃闭门羹的原因,苦笑道,“你进院时,应该先叫门。品书网。。”

子路奇怪地问道,“先生有所不知,范家只有柴棚和路口,哪来的院门啊?”

孔子说,“你没见豁口前那半根秫秸?那就是院门。”

子路掉头再访范丹,到了范家后,抬手作叩门状,喊道,“范老先生在家吗?”话音才落,便有一个童子从草棚走了出来,随手拿起那秫秸,将他让进了院子。

子路见到范丹,再次说起借粮之事,后者道,“先别忙,让我先问你两个问题,你若答对了就借给你。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

子路随口答曰,“星星多来月亮少,娶妻欢喜发丧恼。”范丹摇头,笑而不语。

子路垂头丧气地回去将经过告诉了孔子,孔子叹道,“你求人借粮,就应从‘借’字和‘还’字上做文章。”

这一次孔子亲自上门,范丹也是降阶相迎,遂又问起同样的问题来。

孔子答道,“世上小人多君子少,借时欢喜还时恼。”范丹哈哈大笑,终于肯借粮给儒家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这才度过了饥谨。

到了第二年,孔子带着门徒亲自登门向范丹道谢并归还粮食,却因在路上遭遇了意外而没能一次性还清;他保证以后一定会还上,就算自己无法亲自到来,也会让子孙、门徒来代劳。。。。。。

可惜的是,孔子一直没能兑现这个诺言,而他的门徒和子孙也没有再次主动登范家门。

孔子向范丹借粮的故事,当然是杜撰出来的,将这些事杜撰出出来编成故事,那些人大概也是为了抑郁儒门的弟子罢?

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杀伤力还是极为惊人的。

孔融之死,何尝不是曹操的造谣?

曹操被封魏公后,便动了称帝的心思,有一伙人就趁热打铁地联名上书建议他称帝。

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的荀彧正是因为反对他称帝而被杀的,孔融也是反对的,所以他就找了借口杀他,罪名便是不孝。

孔融自幼就有让梨的美名,曹操的指责是“莫须有”的,他之所以用“不孝”来杀孔融,正是因为孔融的先祖孔子是主张孝的。

孔融的理论,也被后世称为《父母于子女无恩论》,——孔融认为父母有了孩子是一时情动,谈不上恩情。有了生命本身是没有恩情的,怀孕期间就像东西装在容器里,出生就像瓜熟地落,大自然再生的过程一切都是无比的和谐和自然,以至于谈什么恩情就庸俗了。

父母生孩子的第一动力是为了满足私欲——他们想有一个可爱的孩子,——所以给予生命本身并没有恩情可言,并不是孩子主动要求来到这个肮脏窝囊的人世间的。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是非常痛苦的,但父母为了得到可爱的宝宝,就必然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就像想要得到酬劳就必然付出劳动一样,是没什么道理可言的。

所以怀胎谈不上什么恩情,孩子应该感谢父母的,不是生育之恩,而是养育之恩。

可父母养孩子只是为了防老,这难道不能看做是一场交易吗?那又何谈母爱的伟大呢?。。。。。。。

在以孝治天下的时代,孔融的理论是大胆而一针见血的,因为后世的许多大师包括胡适、钱钟书、李敖等都不约而同地为这个理论点了赞。

胡适曾给刚出世的孩子写了一首诗,“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儿子: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孔融的理论不容于世,可要是他晚生一百年的话,结果就大不一样了。

因为在他之后的几十年,已经有人喊出了“礼教岂为我辈而设”的言论。

孔融生活在现在,又何尝不能成为名士、成为大师呢?

由此可见,百姓们最害怕的乱世,又何尝不能是思想家们的乐土呢?

将孔融的理论给曹操的,正是被孔融的好基友祢衡,他们和杨修组成了当时极为有名的“坑货三人行”;他们相互之间互相吹捧,极尽肉麻之能事,——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将祢衡推荐给了汉献帝,他坚称,“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献帝不敢作主,将荐表交给了曹操;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

曹操便令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祢衡借机击鼓骂曹,让曹操欲杀之而后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