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潮少女身心保健要点
初潮,是少女进入青春期最明显的标志,对于初潮少女自身而言,面临月经初次来临,心理上会出现紧张,害怕,羞涩,好奇等复杂的情绪体验,身体方面会呈现腹胀,腹痛,腰酸,乏力,嗜睡,疲劳,颜面浮肿等不适,再加上学习紧张的压力,她们的抵搞力和适应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所以,对初潮少女加强身心保健和健康辅导非常重要。
第一,家长和老师应向初潮少女讲授有关青春期生理,性心理知识,使她们懂得月经初潮是身体发育的必然,是乾主青春期的标志,没有必要忧心忡忡,同进度,要让她们对月经初潮时并发的腰酸,嗜睡,疲劳,乏力等不适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惊惶失措,加重心理负担。
第二,初潮时应避免参与剧烈体育运动、长距离骑车和跑步等,以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感冒等疾病。
第三,经期应经常清洗外阴,避免手淫,因为在此阶段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则极易引起细菌感染和发烧,据统计,初潮少女外阴瘙痒症的发病率为6。9%左右,其主要诱发因素就与经期外阴不清洁和手淫有关。
第四,加强自我防护,使用优质卫生巾,千万不可为了贪便宜,而使用劣质产品,更不能用消毒不严格的普通卫生纸和草纸来代替。
第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饭菜,这对增强体质,恢复精力大有裨益。
第六,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最好不参加游泳等。还有一个令处于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比较敏感的就是乳房的发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现在的女孩就象许多男孩为阴茎大小忧心忡忡一样,也在为乳房的大小而烦恼。既不希望发育太快、太大,引人注目,又不希望扁平无峰,被同伴笑称“太平公主”。跑步的时候胸部颤颤的,乳头被衣服摩擦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于是偷偷溜进内衣店,红着脸看着五花八门的内衣,却不知该选择哪一个。其实少女选择胸罩可有套学问。用软尺测量一下从乳腺上缘经过乳头到乳房下缘的距离,如果超过16厘米就应该带胸罩。有些姑娘乳房尚未发育成熟,就过早带有硬衬、棉花、海绵等填充物的胸罩,以显示自己胸部的线条美,这样做会影响乳房的正常发育。
温馨提示:
有的姑娘生怕自己乳房发育过大,感到害羞,穿紧小束胸的胸罩,不仅妨碍胸廓发育,而且还压迫乳房组织,影响乳腺的正常发育。所以,胸罩的选择要以自己的体型和乳房大小、乳沟间距、胸围大小为依据,恰好罩住乳房为宜。另外,质地以细软的全棉布为好,还要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夜间在家休息应把胸罩脱下,使乳房放松,得到充分休息。
少女同性恋倾向的预防
案例: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儿都30周岁了,仍难得从她身上看到"怀春少女"的任何信息。随着年龄增长,女儿不再像孩提时代那样在男孩群里玩耍了,并开始和女性交往,但穿着上仍喜欢男生打扮,行为举止刚毅有余而温柔不足,缺乏少女应有的娴静。一次穿上她父亲的西装,打上领带,出现在我面前,俨然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我赞不绝口地夸耀她像一名英俊潇洒的男士,女儿的脸上也流露出踌躇满志的得意。
同性恋是指同性别的人相爱,是一种性格与心理畸形变态的结果,尽管有人认为某些同性恋者在生物学方面与异性恋的人不相同,但迄今尚未找到化学成分的差异。目前较占上风的理论认为,幼儿时期身份和性别角色的混乱,青春期性行为受压抑,受到同性恋行为诱导等因素,均可使人走上同性恋的道路。
心理学研究认为,孩子3~5岁是性格、气质类型和心理状态形成的关键期,大脑发育渐趋完善,心理和精神发育迅速,思维和模仿能力逐步形成,开始有多种情感反应,并在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如果女孩穿男装,常在男孩群里摔打滚爬,长大后有可能失去少女的温柔娴静,变成顽皮的假小子。若男孩穿女装,常在脂粉队伍中厮混,常会学得一副姑娘腔,喜欢作女人姿态,失却男子汉应有的风度。无论男女,在生理和心理发育过程中多存在着儿童时期的"异性相斥"阶段,即孩子喜欢和同性玩,不愿与异性在一起。发育到青春期,则产生"异性相吸"现象,即异性间具有吸引力,容易相亲相爱。如果从小作异性打扮,在异性群里成长,容易形成异性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状态,到青春期情窦初开,就有可能到同性那里去感受吸引力和性满足。这种"心理定势"一旦产生,较难消除,容易成为一个同性恋者。当然,这里提到的仅是同性恋的一种类型,而且有上述儿童期特点的人,并不都会发展为同性恋。
同性恋几乎总是意味着自然变化法则受到挫折和超我受到困扰。这与我们社会习俗相违背,因此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会给社会增添麻烦。所以奉劝大家要以故事中的母亲为鉴,不要忽视孩子在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的打扮,一定要顺其自然性别,切莫作异性打扮!
温馨提示:
面对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情结,家长和老师所能做的,是鼓励孩子与更多同学交往,不要陷入两个人的小圈子;更要鼓励她们与异性同学建立友谊,以便发展她们的性别认同感。如果经过认真长久的观察了解,确知孩子是同性爱的性别取向,也不能强迫其改变。同性恋既不是罪错,也不是品质问题,对他人、对社会都无害。只要其行为能对自己和他人负责,就不应受到指责和歧视。
少女为何会有恋父情节
纪先生家住南京市栖霞区神龙路,今年46岁,有一个上大二的女儿。纪先生的爱人是一位教师,平时对女儿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女儿达不到要求,妻子就会严加批评,而纪先生为人比较温和,对女儿总是一副笑脸,因此,女儿从小就和父亲感情好,有什么心里话总是悄悄地告诉他。
如今,女儿已经20岁了,却仍然改不掉在老爸面前撒娇的习惯,三年前,纪先生的妻子不幸患肝癌去世,之后,陆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但是考虑到女儿尚在读高中,怕影响女儿的情绪,纪先生均当场谢绝。去年,女儿考上了南京一所知名大学,纪先生这才开始考虑个人问题。上个月,纪先生的一个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方女士,对方也是丧偶,在事业单位供职。两人交往一段时间后,双方对彼此都很满意。然而,当女儿听说老爸要再婚时,立即表示反对。
而为了阻止老爸与方女士约会,女儿现在每天晚上都守在家里。上个星期天,女儿怕老爸私自外出,竟然将自己和老爸锁在家里,并说绝不会让别人来分享老爸的爱,如果纪先生执意要再婚,她就休学,时刻在家看管他,弄得纪先生无可奈何,只好假装答应女儿暂时不和方女士见面。
现在,纪先生只有借上班时间,偷偷地与方女士见面。由于纪先生的岳父在美国,他准备把女儿送到那儿留学,然后再与方女士结婚。不过,方女士又不乐意了,说如果纪先生想和她结婚的话,必须经过家里所有人的同意,弄得纪先生不知如何是好。
女人为什么有恋父清结果?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有一种现象,即在3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只不过男孩更爱母亲,而排斥和嫉恨父亲;女孩除爱母亲外,还把爱转向父亲,甚至要与母亲竞争而独占父亲,对母亲的爱又加进了恨的成分。这就是所谓的“俄底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
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要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了母亲,为父报仇。自己则终身未嫁。
小女孩到了3岁左右,认识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就这样女儿打破了与母亲浑然一体的关系。这种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尽管处于朦胧之中的潜意识状态,但却明显地作用于孩子的情感和行为。这时女孩变得会撒娇,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变得柔媚。
父亲是人们生活中的第二个重要人物,对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
1.父亲给儿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儿童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2.父亲更富于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给人以安慰。
3.父亲花在婴儿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乐上,母亲则主要是偏于在生活上照顾婴儿。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时则愿意找母亲,以求得安慰。
4.孩子可以在父亲面前表现对母亲的愤怒和恨而不被谴责和遗弃,能表达丰富情感,又有安全感。
父亲作为儿童早期心理发展上起独特作用的角色,他是拆散母婴结合体的建设性分裂者,鼓励并支持了儿童的独立和自由,有利于个性的发展。他是儿子学习男子汉气质的楷模,也是女儿形成女性气质的导引者、支持者和认可者,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分化具有很大作用。
弗洛伊德像用万金油一样,用“力比多”解释“埃勒克特拉情结”,但那些小女孩儿可不这么想。父亲可是她们对男性世界的全部想象和直接感触。不仅如此,父亲满足了她们对英雄、权力以及不一样世界的最原始的探寻。
“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性心理的发展,经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期。从出生到l。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从吮吸吞咽中感到快感和满足。
第二阶段:肛门期。从1。5-3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