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议论文 > 第十一章 创新进取者的成事法则(第1页)

第十一章 创新进取者的成事法则(第1页)

fa也许拥有创新进取性格的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总是能够以不断追求的态度来创造出新的东西,他们不甘于保持现状,积极的思考,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来改变命运!

事业关键词:领先、尖端与效率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在争速度、比效率,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在一个日籍朝鲜族的家庭。在上小学时他就梦想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或当个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或成为驾驭全局、运筹帷幄的企业家。他读书十分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高中读书期间孙正义去了一趟美国。出于对美国的憧憬和向往,使他下定决心要当一名世界上一流的企业家。在孙正义看来,美国是培养企业家的沃土。于是,他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中途退学,于1973年2月只身来到美国。

在美国,年仅16岁的孙正义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高中学业,进而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克利分校经济系,他一面学习,一面盘算着创业之路。当一名一流企业家,谈何容易,必须具备雄厚的基础和实力,那就是文凭、资格和金钱。而这些,对于孙正义来说,正是所缺少的。他心里明白,要成就事业必须先创造这些条件,即必须获取更多的知识、结识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情况。

而要创业,就要有经济基础,想当实业家,手中要有本钱。像他这样一个穷留学生,除父母寄点生活费外,别无其他经济来源,而学费、外出交际等都需要钱。为了挣钱和锻炼能力,他开始了勤工俭学,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应聘为10所大专院校的勤杂工。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松自己的追求。困难对每个人都存在,只有战胜困难才是强者。孙正义憧憬着未来,思索着现实。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对了,搞发明创造!只要取得了发明专利,不但可以改变目前的处境,也不愁摘事业的资本了。”于是,他以极大的热忱开始了发明创造。他专门设立一本记录“新发明设想”的笔记本,强迫自己每天都要提出一个新的发明设想。仅仅一年时间,孙正义的那本“备忘录”上竟密密麻麻地记下了250多个发明设想。

经过无数次的对比筛选,他最终选择了一种带有声音合成装置的电子翻译机作为突破口。他不是电子技术方面的行家,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苦心钻研,精心构思出了这种新的发明。电子翻译机的发明设想,以其特殊的优越性被夏普公司看中。孙正义得到了1亿元的技术转让费。

这下,不但有了创业的资本,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创业的信心。

1980年3月,孙正义大学毕业,他从银行筹措了1500万日元,在博多租了一间房子,摆上3张桌椅,雇请了两个人,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孙正义说:“这个公司的任务,就是为我应当干什么样的事业进行调查研究,我要寻找一项别人没有干过的事业。”

孙正义紧盯着市场发展动态,搜集着任何有价值的信息,惟恐漏掉任何一个发财致富的机会。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分析研究大量的信息资料。有志不在年高,年仅24岁的孙正义,以敏锐的眼光,终于发现了一个薄弱环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因许多待业的人们惟恐赶不上时代的新潮流,都争先恐后地购

买了微处理机。但是多数顾客不知道软件怎样选购或编制,会使用微处理机的人也不多,因而大批微处理机被顾客闲置一旁。孙正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开发制造软件的公司与顾客之间缺少互相沟通的桥梁,两方面的信息严重堵塞。一方面是软件开发制造公司本身之间互不通气,自个儿闷头做了大量重复性劳动,打不通销售渠道,研制出的大量软件没有人买;另一方面,顾客同样也得不到软件方面的信息,买不到适合自己用的软件。他想,如果在两者之间建立一条流通渠道,使之成为生产微处理机和开发软件的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纽带,那将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孙正义看准了目标,并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于1981年9月很快创立了“日本软件库”。

为了宣传自己经营的软件,他们几个人又着手创办了“软件银行”杂志,从筹备出版到投放书店,总共花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这惊人的速度和效率,在日本出版界极为少见,此后,他们一鼓作气,陆续创办出版了7种杂志。为了扩大订户,他们利用电视大做广告,一时,声名大振,效果极佳,杂志销售量猛增,很快达到三四十万份。随着“软件银行”杂志的畅销,孙正义的“软件库”也开始腾飞起来。

日本软件库在踢开了“头三脚”后,经营规模不断扩大。1982年1月,孙正义在原址附近的一座大厦里,开办了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的日本软件库代办处,设职员两个。不到一个月,该办事处迁到一处面积有100平方米的新址,职员发展到20人。这一年年初,日本软件库的月销售额仅为100万日元,到12月份,月销售额达到了3亿日元。为此,日本企业界的人们,开始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这颗新星的冉冉升起。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各业都在争速度、比效率,否则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孙正义及其基层的职员都意识到:旗开得胜并不意味着今后能一帆风顺,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不允许有半点陶醉和懈怠。

每当你去公司的大楼时,都能看到忙忙碌碌的身影,人们要干的工作太多了,时间太紧了,不跑完不成任务,不跑提高不了效率。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孙正义的公司像一台充满发条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

高效率带来了事业的发展。日本软件库很快在全国设立了300多家代理店,经营的软种类已达1万多种,利润直线上升,仅1983年就获纯利13亿日元。日本软件库从此名声大振,孙正义也成为轰动一时的“企业界神童”、“经营新星”。

如何让创新进取成为事业的基石

创造必须是持续进行的行为。正如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是要反复修改、润色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它表现为无止境的创造行为、对旧事物的不满和改造的欲望。创新并非对旧事物、旧思想的一扫而空,片甲不留。事实上,任何观点、想法都不是空穴来风,总有其渊源,与旧的东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曾说:“新的发明几乎都是通过对老发明的组合而产生的。”牛顿也曾说过:“我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是说明我比前人要高明许多,而只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自然能看得远一些罢了。”

一位失业的年轻人一边用勺子搅拌咖啡,一边思考明天怎么办。突然,一不小心,咖啡溢了出来,烫了他一下。这位年轻人灵机一动,想:饮品这么烫,成人倒还罢了,不会说话的婴儿岂不是很难受?年轻的父母又怎么知道呢?喂婴儿的流质食品既不好用手去测量,也不能以自己的口感来作标准,该怎么办?于是,他用汤匙和温度计合成了:一种新产品——温度匙,从而解决了育婴者的烦恼。

一位日本商人原本是卖沙漏的,可是随着钟表的普及,沙漏的销量越来越少,几乎就快关门大吉了。这时,他既没有资金转向,又没有清除存货的办法,怎么办呢?结果冥思苦想之后,他灵机一动,他发现人们打电话的时候总喜欢看表,因为怕把握不住时间,但是这样做又太麻烦,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把沙漏设计成各样的“三分钟电话计时器”。打电话时,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看时间。平时放在电话边,沙漏又成了很好的摆饰,于是,他的沙漏不仅没有为他带来灾难,反而成了他发家致富的垫脚石。

要想忘却辉煌的过去,确实不容易,更何况又有多少人愿意面对不知结局的创新呢?因此要勇于抛弃旧事物,不断发展,不断前进,自己永远是自己的敌人。

创新的首要条件之一是勇于抛弃不合时宜、即将过时的旧事物或即将过时的事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年代,一个过分恋旧的人是最易破碎而无用的古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创新,想成功,很多时候甚至要能抛弃未过时的事物,致力于钻研它的替代者,以求未雨绸缪。

1956年,安派克公司推出了录像机这一新产品,由于仅此一家,不仅质量不错,而且故利润极高,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很大。但是,新力、

JVC、松下等公司虎视眈眈,紧锣密鼓地开始开发新产品。安派克公司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不愿意改进,同时也不降价,一直用1956年研制出

的那种品牌,结果松下、JVC不仅生产出了更高质量、更多功能的产品,而且价格仅为安派克公司的1/10,于是迅速占领市场。到1985年,安派克公司的利润额由3万亿美元上升到4.8刀亿美元,松下公司却由600万美元上升到30亿美元,JVC公司由200万美元上升到40亿美元。

燕舞曾是中国收音机的名牌,曾为中国收音机市场上的大哥大,销量非常好,于是他们便固守着阵地,不肯创新,在收音机性能、外形等方面都没有大的改观,并且,面对外国公司的“入侵”无动于衷,也不关注市场的发展方向,以致错失良机,产品开始滞销,终至破产。

如果你停止创造的脚步,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结果!创造必须是持续进行的行为。正如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是要反复修改、润色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改动里面的某些观点或故事,增加或删掉一些情节,总之,每次修改结果都是不同的。

同修改文章一样,其他领域的创造有一部分也是旧话添新意的,很多新的创想来自于已有的东西,是现有的事物给了创造者以莫大的灵感。或是,由于某样东西不够实用,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它进行改造,即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只有这样不断创造,永远不满足于现状,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推动思维世界更进一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