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实验室之中,李青松则尝试着通过激光、高能粒子轰击等方式,营造出更高的温度。
温度是粒子平均动能的指标,以这个指标计算,其实在粒子对撞机之中,李青松已经制造出了接近10万亿摄氏度的超高温度,并在这温度之下观测到了许多奇特的现象,并由此极大程度完善了自己的理论。
但那只是在微观尺度下,高温区域仅仅涉及到一些基本粒子而已。而宏观尺度又与微观尺度不同。
在宏观尺度之中制备超高温度,同样具备极大的意义。
这种宏观高温,哪怕是使用核聚变反应堆来加热都不行。因为核聚变反应堆的核心温度也仅仅才几亿摄氏度而已,相比起科研用超高温,基本上可以算是凉透了。
必须要使用额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