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少数人在发病前曾有过类似“感冒”的症状。
3无明显诱因而突然感到神疲力乏、精神倦怠、两膝酸软等。
4突然出现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5右肋部有隐痛、胀痛、刺痛或灼热感。
6虹膜、皮肤、小便发黄或呈浓茶色。
7两眼虹膜上斑点明显。
8手掌呈金黄色,或整个掌面有暗红色或紫色斑点。
9手掌表面,特别是大、小鱼际部分和指端掌面的皮肤充血性发红。
{10}两手无名指第二指关节掌面有明显压痛感。
{11}在两耳廓相应的肝点区,有一结节状隆起,用火柴棒轻压此点时,疼痛较其他部位明显。
{12}面色黧黑无光泽。
{13}全身皮肤表面可见散在性的四周有脚(红丝)的红点,用一带尖的物体轻轻按压红点中心时,四周的红丝可消失,停止按压后红丝又复现。
{14}右侧颈动脉怒张。
{15}腹部膨隆,腹壁上青筋暴露明显。
{16}下肢明显水肿,甚至全身浮肿,小便短少。
{17}有长期酗酒史或长期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四环素、口服避孕药、氯丙嗪、磺胺类等药物者应警惕酒精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
{18}肝癌患者可触及肝脏表面不平整,有结节感,压痛明显。
{19}严重患者口中常有一种类似烂苹果的气味。
二、肝炎流行期预防
甲肝是最易造成大规模流行的肝类之一,因此,本书在此专辟一节,讲述在甲肝流行时如向做好自我预防。
甲肝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茶杯、牙具等,吃了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和水,都可以受到传染。如果水源被甲肝病人的大便和其他排泄物污染,往往可以引起甲肝爆发流行。
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饮水卫生。加强饮水消毒,不论是自来水,还是井水、河水、塘水都要消毒。如50公斤水加漂粉精片1片,就可杀灭甲肝病毒;如已有甲肝流行可适当加大漂粉精用量。为防止水源和农作物受到污染,不要用新鲜粪便下田,不要在河、塘内洗甲肝病人的衣物等。
2不吃不干净的事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
3讲究餐具茶具的卫生。
4有肝炎流行时,勿办酒席。因甲肝病人在症状出现之前大便中就有病毒排出,在甲肝流行时自办酒席,宾客中可能有尚未发作的病人,容易引起参宴者甲肝爆发。
5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甲肝病人症状明显出现以前,传染性很强,所以愈早发现、早隔离,就愈能减少传染的危险。在甲肝流行期,托幼机构要加强对儿童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甲肝病人的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
6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儿童体内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很低,所以,与甲肝病人有过接触日起两周内,及时接种丙种球蛋白,能保护不发病。
7可用中草药预防。服用垂柳汤:取新鲜嫩垂柳枝连叶10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连服4天;口服板蓝根冲剂:成人每次1袋(或1块每日2次),开水冲服,连服5~10天。儿童减半。
第三节 肝炎病人的调治
一、肝脏病人饮食调理
饮食营养和生活起居的安排是病毒性肝炎基础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病毒性肝炎病人饮食的安排,以往基本是依照美国巴蒂克博士提出的“三高一低”
,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和低脂肪设计的。利用这种方法对保护受损的肝脏,协助肝细胞修复均有一定效果,但有不足之处。现代这种观念已得到修正。病毒性肝炎病人的生活起居和工作安排,也不容忽视。不能一味强调卧床休息,或无节止地从事各种体力活动。这都不利于病情的改善,甚至可造成病情的恶化。婚姻和生育问题,尤其是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问题更加复杂。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病人自身的健康和生活,也将对后代子女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某些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