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淡定的人生不生气教师读书心得 > 第七章 淡定才能容人自私狭隘是魔咒(第2页)

第七章 淡定才能容人自私狭隘是魔咒(第2页)

有一个妇女,长得不是很漂亮,她的一位女同事长得漂亮而且还爱打扮。因此,这引起了她的极为不满,在心底里对那个女同事瞧不上眼,嫉妒心十足。

有一次,在和那位女同事的交谈中,这位妇女才知道对方的家庭十分的不幸。就是因为这不幸,所以她才坚持每天化妆,化妆可以改变她沮丧的心情,让她从不幸的家庭走进一个温暖如春的公司。这时,这位妇女发现自己虽然不漂亮,但家庭生活却十分和谐。也许是由于心理上有了某种平衡,她倒有几分同情那个同事。同时,她也明白了,自己以前看人家不顺眼,实际是对人家有偏见,是自己的一种不健康心理在起作用,完全是由于嫉妒。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位妇女看问题的角度由嫉妒转化为了同情——角度发生了变化,所以,嫉妒也就随着转化消失了。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要多向身边那些性情开朗、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不断地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学小心眼。并要在生活实际中不断对自己的心胸做测验。有一个人自知他经常出现嫉妒心理,便向一个性情开朗的朋友多次求教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嫉妒,那个朋友说,办法十分简单,只要你不去计较,便立即见效。这个人一想,的确是那么回事,后来,他凡是碰上对别人心生不满的时候,便想朋友的话,就觉得自己不会嫉妒别人了。

同为新闻“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奥普兰是明星,盖勒只是个陪衬人,但他们看重并欣赏对方的优点,能以平等心态看待各自不同的优势与短处。“我认为没人能像奥普兰那样把节目做得那么好,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并没有竞争的感觉。”“当你身处公众包围之中时,你需要一个能让你信赖的朋友。盖勒是我自己的一面镜子——从镜子里我会看到,当生活变得简单,没有那么多外在的压力影响我的时候,我内心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奥普兰说道。当奥普兰想把朋友带入自己前途远大的事业中时,遭到事业刚起步的盖勒的拒绝。不过最终盖勒受聘为奥普兰一个最新刊物的责任主编。友谊和竞争是无法轻易融合的。小人物盖勒面对大明星般的朋友,他聪明而又努力地从多种方面寻找到一个平衡点。

其实在各种职业中,友谊与对抗都同时存在。工作让人们结交到许多朋友,像近邻一样每日相处。但在工作中找到能够与之共享秘密而不会对自己评论监督的朋友可能是一种冒险。如何将亲密的友谊与工作关系区分开来?可以略略降低友谊的亲密程度,或者学着如何在竞争中以减少“个性”来面对输赢。盖勒有很健康的心态,也回避朋友多次在事业上的拉拢,独立并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以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赢得奥普兰的欣赏和尊敬。

淡定箴言: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你想改变它,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用自己那颗宽容的心净化那些附着在人心灵上的污垢吧!

宽容是沟通心灵的一座桥

生活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宽容于人,宽容于事,只不过是要求人们不去逞强斗胜,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非常的美好:安然的心态,宁静的生活,和谐友好的情感关系。所以说,宽容是人生的一座桥,一座沟通心灵的七色彩虹桥。这座桥给人们带去的是一份温暖的爱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和睦。

说到“宽容”,人们也许会感到陌生。因为在现如今这个“优胜劣汰”年代里,“宽容”渐渐被另外一个词所代替,那就是“软弱”。也许这说得有点夸张,但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观点了。所以,人们总是在努力地为自己的利益而“拼搏”着,你得一寸,我就要得半尺。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一则小故事:有一对亲兄弟,他们彼此相邻,因为一次纠纷,他们竟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后来,弟弟又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水渠,以表示两家从此不相往来。哥哥见状,心里气不过,便找来一个木匠,在两个庄园之间建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来表示和弟弟到死永不相见,并且以此来回敬弟弟。就在木匠修建围栏的时候,恰巧哥哥有事外出去了。几天后,哥哥外出回来了,看到眼前的一番景象,不由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并不是什么高高的围栏,取代它的是一座美丽的小桥。这座小桥穿过水渠,把两座庄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这时,弟弟正好从此处经过,见状也大吃一惊,但随即便笑着从桥对面走过来,紧紧地拥住哥哥说:“您真伟大!我做了对不起您的事,您不但不计较,还建造了这么一座美丽的桥,真是太伟大了!”两兄弟终于重归于好,看到两兄弟紧紧相拥之后,木匠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便开始收拾工具准备要走了。临走的时候,木匠憨厚地笑着问两兄弟:“您瞧,一座桥是不是比高高的围栏要好看啊?”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它告诉人们一个简单易懂的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宽容。

淡定箴言:

宽容是化解恩怨情仇的一剂良药;宽容是提升你人格魅力的一种修养。宽容是一束阳光,时刻照耀着我们,温暖我们的心灵。

宽容才能让你过得悠然自得

常在商店中见到一尊佛像,但这尊佛像与其他的佛像有很大的区别。他光着大肚皮坐卧于地,咧嘴露牙地捧腹大笑,看起来特别具有亲和力及喜悦感。他便是“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的弥勒佛。

弥勒佛之所以令人敬服的特质,就在于他的“豁达大度”。一件事有许多角度,有好的一面,也就有坏的一面;有乐观的一面,也就有悲观的一面。就好比一个碗缺了个角,乍看之下,好似不能再用;若肯换个角度来看,你将发现,那个碗的其他地方都是好的,还是可以用的。若凡事皆能往好的、乐观的方向看,必将会希望无穷;反之,一味地往坏的、悲观的方向看,定觉兴致索然。

凡事往好的方面想,自然会心胸宽大,也较能容纳别人的意见。宽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从别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过着悠然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释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罗门侮辱,但他对于婆罗门的辱骂只是充耳不闻,未予理会。因为他知道,一个会以辱骂别人来凸显自己的人,在个人的修养和品行上都有问题。婆罗门见到他无端被自己辱骂,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微笑地答辩,真不愧是圣者,终于自知理亏愤愤地离开了。这便是豁达,即佛家所谓的圆融。

小女孩只有3岁,每当晚餐时,都拿着汤匙要“自己来”,但每次都被其母亲夺走,而其母亲通常的回答是:“你还不会。”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小女孩竟对着她妈妈说道:“你帮我。”由此可见,孩子的热情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浇灭后,便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将变成一个怕做错事而受嘲骂、缺乏自信的人,等到将来长大,自然会畏畏缩缩,没有勇气尝试突破困境。

豁达一些,也要大度一些。就拿鞋子来说吧,我们买鞋子都知道要多预留一点空间,否则穿久了,会因脚和鞋子摩擦得太厉害,而起水泡,甚至磨破皮,以致痛苦难忍。又如赴约,应提早五分钟或十分钟到场,也一定比迟一分钟赶到的心情轻松多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化解愤怒的方法很是幽默。有一次,演说前有一位不赞同他的人,递了张纸条给他,上写着“笨蛋”二字,丘吉尔看了之后,并没有生气或露出不悦的颜色,只是拿着那张纸条幽默地说:“我常常接到许多忘了签名的信,今天我第一次接到没有内容,却有签名的信,难道这是他的签名吗?”随后将纸条展示给在座诸位观看,引得哄堂大笑。愤怒是不好的情绪,但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控制不住它,只有少数有智慧、有度量的人才能适时疏导这种不好的情绪。

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就是盛怒之后,再反省便会发现:“我当时也可以不必那么愤怒的,其实事情也不是那么严重,不知道他(对方)现在的感受如何?”但当遇到那种使人愤怒的情景时,往往会按捺不住怒火。于是,我们必须通过日常生活不断地磨炼自己,使自己也拥有化解、疏导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于我们不是顿悟的圣者,便只有靠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功夫,使自己臻于能忍辱、能容人的境界。

淡定箴言:

希望我们都能在生命之河的洗练中,慢慢磨去我们不知足的坏习性,使我们也能迈向圆融的人生。

清除“三毒”,做个大度君子

我们可能不知道怎样去宽恕别人和宽恕自己,甚至根本不希望有宽恕,或不知道可以宽恕。事实上,宽恕他人、宽恕自己,都是必需的。人谁无错?连圣人都有错,何况是普通人呢?宽恕是给别人机会,同时也是给自己机会。

佛家有“贪、嗔、痴”的说法,叫做“三毒”。种种不好的事情,都由这“三毒”发展而成,你仔细想一想,就会证实佛说得一点都不错。生意失败、损失金钱,往往由贪欲而来;作错选择、找错对象、交错朋友、做错事情,往往由愚痴而来;破坏、犯罪,往往由嗔恨而来。人的所有过错,都离不了贪、嗔、痴三种原因。

这三种毒,犯一次就要吃一次亏。不原谅别人,犯的正是嗔毒;这种毒,在刺伤别人以后,往往要反过来刺伤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宽恕别人的重要性。在我们还没有能做到完全宽恕别人的时候,不妨先闭上双眼,然后想想该怎样惩罚那个最令人难以宽恕的人。要怎样才会宽恕他?是不是要他受苦,你才能宽恕他?如果是,你可以想象他正在受苦,受种种的苦;想象完了以后,你不禁会对他产生怜悯心,会宽宏大量地饶恕他,不再想报复,这样,报复心就完全地清楚了。

做这样的假想也只能偶然一次,不能每天都做,否则就达不到消除报复心这样的效果。有一些人,很难做到完全宽恕别人,他也许能宽恕别人一会儿,过后,他又想起别人的不是,再也不宽恕了。

然后你可以在心中反复告诉自己,你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你不会为了小人与小事生气。重复这样多念几遍,一直念到你心无挂碍,气定神闲。

淡定箴言:

清除“贪、嗔、痴”,做个大度君子,增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成为无人能推倒的一座泰山。

让宽容之心将仇恨的冰融化

仇恨是带有毁灭性的情感,只会激化矛盾,让彼此都陷入痛苦的深渊。仇恨的情绪如同充足气的皮球,你用多大的力气踢它,它就用多大的力量回赠你。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前呼后拥地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欺诈得心碎死去。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匆匆地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

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阴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唯一方式。

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日渐相异。

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的酷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