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佛教大师讲人生 > 四 随分2(第2页)

四 随分2(第2页)

跟别人结怨,问题不一定全出在对方身上,有时可能是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偏差,以至蛮不讲理;有时可能是自己的态度不善,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有时可能是自己不小心触犯了对方的利益。即使是对方蛮不讲理,也可能存在客观原因,比如身体疾病、家庭不和、事业受挫等,造成情绪不稳定,容易发作。如果是这样,应该对他有一点同情心才对,何必跟他针锋相对呢?

我们不妨来看这样一个场景:一天傍晚,宾馆服务员正忙着为新顾客登记,一个人走进来,报出了姓名。服务员查了一下登记,马上说:“是的,A先生,我们已经为你预备了一间上好的单人房。”

那人却说:“不对,我订的是一间双人房。”

服务员赶紧又查了一遍登记,很有礼貌地说:“很抱歉,先生!您的电报明明指定要一间单人房间。如果有空余的双人房,我们愿意重新安排,可是……”

那人打断服务员的话,粗暴地说:“我不管那份该死的电报说什么,我就是要一间双人房!”然后他开始威胁:“你知道我是谁吗?我会想办法让你被开除的,等着瞧吧!”

在一连串咒骂声中,服务员始终面带微笑,一言不发。最后,那人骂累了,还是接受了自己所订的房间。

另外一个等待登记的顾客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等那人走后,他对服务员说:“你真是一个善于控制情绪的人。那个人太过分了!你是完全无辜的,根本不应该受到这样的辱骂。”

服务员淡淡地一笑,说:“这没什么。那个可怜的家伙可能跟太太有严重的摩擦,可能他的生意快垮了,也可能他感到处处不如人,所以要装出一副大人物的样子。但愿他冲我发了一通火之后,今晚能睡一个安稳觉。”

假如我们能像这个服务员一样冷静、有教养,也许就谈不上跟人结怨了。当然,对于没有受过职业训练的人来说,要随时克制自己的脾气,恐怕不能够。万一跟别人“结仇”,该怎么办呢?与其思考如何复仇,不如思考如何化敌为友。因为敌人是暂时的,朋友是永久的;敌人带给自己的伤害是暂时的,朋友带给自己的帮助是永久的。

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跟邻居大嫂吵架,吵得很凶。为了给妈妈报仇,他晚上趁着月光,拔光了邻居大嫂家已带了花的辣椒苗。他回来后,把这件事得意洋洋地告诉奶奶,满以为会受到奖赏,谁知一向疼爱他的奶奶抓起一根棍子,把他打了一顿。打完了,奶奶又问他,以后见了那家的人该怎么办?孩子说,不理他们。奶奶又打。打完了又问。孩子说,绕着走。奶奶又打。直到孩子说以后见了那家的人,该叫爷的叫爷,该叫婶的叫婶,奶奶这才饶了他。

没想到,几天后,这孩子家一块已齐腰的玉米苗也被人全部斩断。孩子的父母气坏了,想报复。奶奶严厉地阻止了他们,说,自家人作孽在前,该遭报应,还好意思报仇?

后来,孩子的父亲被石头砸伤了脚,不能下地。没想到,邻居大婶家的人主动来帮忙干农活。孩子的妈妈一脸愧疚,那家人却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自此,两家人成了好邻居。

假如当初不是奶奶深明大义,阻止了报复行为,两家的怨恨只会越来越深,何如忍让一步,做个相互帮助的好邻居?

假如对方确实很坏,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该怎么办呢?按佛家的观点,当予以宽恕。但现实世界不能这样和稀泥,应该由法律来决定作恶者应受的惩罚。因为惩治恶人,是为了保护良善,也是一种慈善行为。

但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作恶者有强烈的改恶从善之心,也不妨从人情上而不是法律上给予足够的宽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丛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安德森和一位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而且迷了路。两人来自同一个小镇,以前就是好朋友。现在同陷绝境,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在丛林中艰难跋涉。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走出丛林。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天。最后,他们只剩下一小块鹿肉,背在安德森的身上。他们饥肠辘辘,却找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

这天,他们与一小股敌人相遇,经过一番枪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走在前面的安德森以为脱离了危险,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枪响,他中枪了——幸亏伤在肩膀上!战友惶恐地跑过来,抱着安德森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撕下自己的衬衣替安德森包扎伤口。

晚上,那位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最后一块鹿肉。幸运的是,第二天,他们被友军发现,脱离了危险。

事隔30年,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烫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活着回去见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朋友,我宽容了他。”

那位士兵竟然为了一块鹿肉谋杀自己的战友,其行为确实令人不齿。但当时在死亡的威胁下,人的正常心理早就受到了破坏。就像人们能够宽恕一个疯子一样,安德森宽恕自己的战友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宽恕能得到一个真心悔过的好朋友,而不宽恕只能得到一个罪犯的话。有时候,宽恕比不宽恕更有价值。

已所不欲,勿劝他人

释迦牟尼说:已所不欲,勿劝他人……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爱财者,则不应盗;自爱妻者,不应侵他;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爱和合,不应间他;自爱正直,不应邪绮;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爱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自爱正见,终不于他令生邪见。摘自《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佛祖的“己所不欲,勿劝他人”,如同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两位大圣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孔子可能给学生们讲述过为什么如此的道理,可惜他的相关言论早已湮失,仅在《论语》中留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佛祖的论述却在《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中保留得很完整。“已所不欲,勿劝他人”的具体运用,有如下十个方面:

第一,“自爱命者,则不应杀”。自己爱惜生命,就不应该杀害生命。可惜人类的做法与此正好相反,因为爱惜自己的生命,就不惜杀生以养生。更有一等邪恶之人,杀害自己的同类以谋生。

据说,以前西藏某地有一群强盗,白天杀人越货,晚上就到庙里忏悔:菩萨啊,我今天杀了多少人,抢了多少东西,这事儿做得真坏啊!您老人家一定要多多原谅啊!忏悔完了,第二天又去杀人越货。

像这种人,简直是恶魔,即使放下屠刀,也该到十八层地狱尝尝油锅的滋味,然后才能成佛。

第二,“自爱财者,则不应盗”。自己爱惜财产,就不应该盗取他人财产。“盗”是指以一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物。除了偷盗、强劫、诈骗外,贪污、受贿、商业欺诈等都属此列。有些人的做法正好相反,因为爱惜自己的财产,所以要想方设法占有他人财产。这是种恶因,迟早会尝到苦果的。

第三,“自爱妻者,不应侵他”。自己爱惜妻子,就不应该侵犯他人的妻子。一般来讲,真正爱惜妻子的人,往往不会侵犯他人的妻子。比如春秋贤士晏子,妻子年老色衰,齐王想赐他美妻,他却坚决拒绝,还说:妻子也曾年轻美貌,她把最美好的年华给了我,我怎么能背叛她呢?齐王见他态度坚决,就打消了赐妻的念头。像晏子这种爱惜妻子的人,怎么会侵犯别人的妻子呢?往往是那些不怎么爱惜妻子的人,才觉得“老婆是别人的好”,老想动歪脑筋。

第四,“自爱实语,不应诳彼”。自己喜欢听实话,就不应该欺骗别人。某些自作聪明者,在诚信方面,运用的双重标准:别人不讲信用,是可耻的欺诈;自己不讲信用,是智慧的成功。别人不讲真话,是小人的伎俩;自己不讲真话,是君子的变通。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自作聪明者太多,而真具智慧者太少。这是社会发生诚信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五,“自爱和合,不应间他”。自己喜欢关系和睦,就不应该离间他人的关系。有的人最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在背后论人的是非。一些虚假不实的消息,很可能引起当事人的矛盾。比如,某男士跟女同事在咖啡店谈公事,有好事者告诉他妻子:你老公在咖啡店跟漂亮女子约会,状甚亲热。这好像是真话,那位妻子却听出了异味。后来经老公解释,她才知道真相,却仍然半信半疑。

传播小道消息的,还是一般庸人。有的人故意挑拨离间、制造矛盾,那就是小人之举了。

第六,“自爱正直,不应邪绮”。自己喜欢得到公平、正直的对待,处事就不应该自私和偏心。有的人,当员工时,老是埋怨薪水太少;当老板时,尽量压低员工薪水。买东西时,希望尽可能低价;卖东西时,希望价格越高越好。处于弱势时,要求讲规则;处于强势时,肆意破坏规则……这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实际上已完全为私欲控制,失去了自我。

第七,“自爱柔软,不应恶骂”。自己喜欢亲切友善的对待,就不应该粗鲁地对待别人。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想看到微笑,就要对别人微笑;你想看到礼貌,就要对别人讲礼貌。反过来,对方粗鲁无礼,很可能不只是对方缺少修养,自己也要负一半责任。

第八,“自爱止足,终不于他而生贪欲”。自己喜欢别人知足,就不要对别人有太多贪心。打个比方,别人帮了自己一个小忙,自己小有报答,就希望对方满意。反过来,给对方施以“滴水之恩”,也别期待对方“涌泉相报”,否则会让人觉得受不了。但世上确有这种贪心不足的人,给老板立了一个小功,就希望加薪晋升,根本不计算这个小功到底能值多少钱;偶尔向老板表示忠诚行为,就希望被老板引为心腹,根本不考虑自己的才力、忠诚度是否够格成为心腹。实际上,不知足也没用,因为别人绝不会根据你的贪欲大小给予报偿。

第九,“自爱仁恕,终不于他而生嗔恚”。自己喜欢别人宽容,就不要因为别人的小错而心生怨愤、斤斤计较。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不少,对别人心生不满时,不妨想一想,假如我对他做了这样的事、说了这样的话,我希望他怎样对待我呢?只需这样想一下,你的度量马上增大一倍,可能觉得某件想发脾气的事根本不值得发脾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