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犹太人凭什么赢乐渊 > 第十章 赚钱商人的天职(第2页)

第十章 赚钱商人的天职(第2页)

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城市来说,能够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但是,奥运会的巨额费用使承办者苦不堪言,想承办者也知难而退,筹集资金是承办奥运会的关键,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人们。但尤伯罗斯毕竟是一个善用脑筋的人物,如果没有很大把握,他也不会接这个任务。

人们说:“任何东西到了商人手里,都会变成商品”。这句话对尤伯罗斯来说恰如其分,毫不夸张。

尤伯罗斯决定利用各竞争对手的竞争心理,提高赞助收入。在规定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中只接受30家,每一个行业选择一家,每家至少赞助400万美元,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样一来,各大公司就只好拼命抬高赞助额的报价。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历来是对头,每一届奥运会都是两家交手的战场。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上,百事可乐占了上风,虽然赌注大了点,但毕竟打响了牌子,提高了销售量。可口可乐尽管自恃老大,但一不留神就会在竞争中落后,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可口可乐决心一定要挽回自己的面子。

尤伯罗斯向两家“面子”公司抛出了400万美元的底价。

百事可乐思想准备不足,还在犹豫之际,可口可乐已经胸有成竹,一下子把赞助费提高到1300万,高出了尤伯罗斯提出底价的3倍。可口可乐的一位董事咄咄逼人地说,我们一下子多出900万,就是不给百事可乐还手的余地,一举将它击退。果然百事可乐没有还手,可口可乐成了饮料行业独家赞助商。

尤伯罗斯笑纳1300万美元后,又把目光对准了感光胶片的两位大亨: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底价同样是400万美元。

然而这次可不那么顺利。柯达公司开始也想加入赞助者的队伍,但他们不肯接受组委会的不得低于400万美元的条件,他们只同意赞助100万美元和一大批胶卷。尤伯罗斯没有答应,他还亲自飞到柯达公司的总部劝说他们接受组委会的条件,但“心胸狭窄和傲慢”的柯达公司没有同意,他们满以为有把握不改变条件便可获得赞助权,等待着尤伯罗斯的让步。此时一向嗅觉灵敏的日本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决心以此打入美国市场。富士公司同尤伯罗斯讨价还价,最后以7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杉矶奥运会胶卷独家赞助权。

待到柯达公司醒悟时,富士胶卷已经充斥了美国市场,为此柯达公司广告部的经理被撤了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丰田等日本几家汽车公司的竞争,更是热火朝天,彼此都竭尽全力以拼抢这“惟一”的赞助权。结果,企业赞助共计3。85亿美元,而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的381家赞助厂商,总共赞助仅900万美元。

收入最高的莫过于把运动会实况电视转播权作为专利拍卖。最初,工作人员提出的最高拍卖价是1。5亿美元,遭到尤伯罗斯的否定。他亲自出马,先研究了前两届奥运会电视转播的价格,又弄清楚了美国电视台各种广告的价格,提出2。5亿美元的价格。

尤伯罗斯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转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从此以后,广播电台免费转播体育比赛的惯例被打破了。结果,仅此一项,尤伯罗斯就筹集到了2。8亿美元。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克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城市和近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

尤伯罗斯发现参加奥运会火炬接力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引以为荣的事情,于是他提出了一个公开出卖参加火炬接力跑权利的办法,即凡是参加美国境内奥运火炬接力跑的人,每跑一英里,须交纳3000美元。

此语一出,世界舆论哗然,尽管尤伯罗斯的这个做法引起了非议,他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大笔的款项还是收上来了,这一活动筹集到了3000万美元。

设立“赞助人计划票”,凡愿赞助2。5万美元者,可保证奥运会期间每天获得最佳看台座位两个;每家厂商必须赞助50万美元,才能到奥运会做生意,结果有50家厂商,从杂货店到废物处理公司,都出来赞助。

组委会还发行各种纪念品、吉祥物,高价出售。

虽然奥运会的大多数项目的开支不能减少,但有不少项目可以采取变通办法,这就会节省一大笔开支。

首先,洛杉矶1932年曾举行过奥运会,虽然现在的奥运会的规模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前奥运会的一些设施毕竟犹存,仍然可以用。于是他对这些场地简单地进行了修缮,这就为他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而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其次,尤伯罗斯正式聘请的工作人员只有200名职员,这与前三届比相差悬殊:

慕尼黑奥运会有1600个职员;

蒙特利尔奥运会有1505个职员;

莫斯科奥运会有2000个职员。

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整个洛杉矶已呈现出浓郁的气氛。由各公司赞助整修和重建的各种设施已焕然一新。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主任贝利乌夫人视察了这些设施之后,非常满意地说:“洛杉矶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是最好的,无懈可击的。”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960名运动员使这届运动会的规模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整个奥运会期间,观众十分踊跃,场面热烈,门票销路大畅。田径比赛时,9万人的体育场天天爆满,以前在美国属于冷门的足球比赛,观众总人数竟然超过了田径,就连曲棍球比赛也是场场座无虚席。美国著名运动员刘易斯一人独得4枚金牌,各种门票更是被抢购一空。多杰尔体育场的棒球表演赛,观众比平时多出1倍。

同时,几乎全世界都收看了奥运会的电视转播,令人眼花缭乱的闭幕式至今还留在人们记忆中。

在奥运会结束的记者招待会上,尤伯罗斯宣称,本届奥运会将有盈利,数目大约是1500万美元左右。一个月后的详细数字表明本届奥运会盈利2。5亿美元。

洛杉矶奥运会以其财政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为后来的奥运会树立了榜样,这一结果证明了尤伯罗斯确实是一个经营天才,也这证实了犹太商人“金库是从心中变出来的”著名观点。

推崇现金主义,用钱去赚钱

“金钱容易引发意外,任何人对待金钱都要谨慎。犹太人认为,想成为富翁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钱去赚钱,用好自己手中的钱,让它生出更多的钱。”

犹太人赚钱时还有一个较特别的地方,就是遵守现金主义,他们是现金主义的实践者。

犹太商人做生意,是以现金为标准的,不愿意赊账。他们在对贸易伙伴的信誉评估时,首先考虑的是他的公司值多少钱,他的财产可换成多少现金。然后在此基础上与其做生意或确定价格条款。他们认为,世事多变,风雨无常,一旦发生天灾人祸,除了现金钞票外,别无它物可以让人立即东山再起。犹太人注重现金主义,可能与他们长期遭受迫害排挤有关。在许多国家他们都多次遭受排挤,每次排犹活动都遭到财产没收,能逃生者都是因为有现金在手。这种历史教训使他们形成了现金的观念。

对这一点,无论犹太商人自己,还是其它民族的商人都有觉察。我们先看一则关于犹太商人迷恋现金的笑话:

有一位犹太人,病危临终之际,立下遗嘱:

“请将我的财产全部兑换成现金,用这些钱买一张高级的毛毯和床,然后把余下的钱放在我的枕头里面,等我死后再将它们一同放进我的坟墓,我要带这些钱到天国去。”

富翁死后,亲人依遗嘱准备将死者所有财产换得的现金一同埋进他的坟墓,这时,他的一个朋友觉得这样太可惜,就灵机一动,飞快地掏出支票和笔,签下了同等的金额,撕下支票,放入棺材。他轻轻地对死者说:“伙计,金额与现金相同,你会满意的。”

这则笑话说明了犹太人对现金的偏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