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在沟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恰倒好处的幽默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这又是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和充分发挥潜力的必要条件。适当地制造幽默,可以活跃沟通的气氛,使沟通的效果更趋完美。还可以驱除沟通中的疲劳感。同时,它还可以让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幽默是一种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润滑剂。一句得体的幽默话,能消除一场误会;缺乏幽默的人,常使人感到难以相处,缺乏幽默的家庭则缺少温馨。
幽默感可以提高人的交际能力
幽默是一种魅力,也是一种人格力量。幽默所包含的特性是逗人快乐,所包含的能力是感受和表现有趣的人和事,制造愉悦的气氛。对于个人而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比不懂幽默的人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
人们在生活中需要与人交往,在这时幽默就是心灵与心灵之间快乐的天使,拥有幽默就拥有爱和友谊,凡具有幽默感的人,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欢乐和融洽的气氛。在无法避免的冲突中,幽默感不强的人就面临考验,是拍案而起,横眉怒目,还是悲天悯人,大智若愚?幽默家的高明在于即使到了针锋相对之时,也不像通常人那样让心灵被怒火烧得扭曲起来,而是仍然保持相当的平静。在对方已感到别无选择时,幽默家仍然有多种多样的选择。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秃头者,当别人称他“理发不用花钱,洗头不用汤”时,他当场变了脸,使一个原本比较轻松的环境变得紧张起来。一位演讲的教授,也是一个秃头,他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位朋友称我聪明透顶,我含笑地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头说,“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外表美是心灵美的反映。”教授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整个会场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同样是秃头,同样容易受到别人的揶揄和嘲谑,为什么不同的人得到的却是别人不同的认可,其间的缘故就是没有幽默感。
钢琴家兼幽默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国密歇根州的福林特城演奏,发现听众不到大半,他当然很失望也很难堪,但是他走向舞台时却说:“福林特这个城市一定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整个大厅里充满了欢笑,波奇也以寥寥数语化解了尴尬的场面。
所以我们说幽默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随和的个性,还显示了一个人的聪明、智慧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默既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诨,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这需要一定的素质和修养。
幽默感可以使生活更加和谐
正如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通过幽默,我们在貌似正常的现象中看不出不正常的现象,在貌似重要的事物中看不出不重要的事物。”生活中应用幽默,可缓解矛盾,调节情绪,促使心理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所以说社会不能没有幽默。有人形象地说:“有幽默感的语言是一篇诗文,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座雕像,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而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人们给保加利亚的卡尔洛沃城冠以“笑城”的美称,卡城被称为是讽刺与幽默之乡,这个城的人们言谈中常有幽默、谐趣之语,因而性格开朗乐观,成了卡城居民的普遍品格。
我国有着悠久的幽默传统,曹雪芹《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幽默引出的“群笑图”,堪称是“千古之笑”。文中描述道:凤姐舀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子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奶母叫“揉揉肠子”……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会场或课堂上,一席趣语可使笑语满堂,气氛和谐而轻松,增加了接受效果;在友人间的笑谈中,一则笑话,常令人捧腹不止,在笑声中交流和深化了感情;在旅游登山时,一句幽默,引出一阵嘻嘻哈哈,顿使人倦意全消,鼓劲前行。可见,幽默与笑是情同手足的姐妹。上乘的幽默是鼓劲的维生素,是交际的润滑剂,是智慧的推进器。
“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这是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情绪表现,它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幽默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这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幽默这一适应环境的工具,学会了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
幽默的六个基本法则
如何来把握幽默地运用呢?幽默其实就是运用意味深长的语言再现现实生活中喜剧性的特征和现象来传递某种特殊信息的一种表达技巧。生活中懂得风趣幽默的人,往往三言两语,就妙趣横生,不仅使人忍俊不禁,而且能使人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智慧和哲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毛泽东同志在陕北时,有一天夜间进入田次湾,住在一个老大娘家里,大娘见毛泽东与十几个同志挤在一座窑里睡,心里不安,一再说:
“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听了这话,依着房东大嫂说话的节律喃喃道:
“我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房东大嫂和大家听罢都哈哈大笑起来。一阵会心的笑声,打消了房东大嫂的顾虑。
伟人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列宁则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按照其修辞表现手段的不同,常见的有六种,下面我们一一举例进行说明。
1。借代的表现手法
伟大领袖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时说:
“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学不好。有人建议:对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养前途,可以没收一批回来。这意见是好的。‘四人帮’创造了一个名词叫‘臭老九’,‘老九’并不坏,《智取威虎山》里的‘老九’杨子荣是好人嘛?错就错在那个‘臭’字上。毛泽东同志说,‘老九’不能走。这就对了,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在这个幽默中邓小平把“老九”借代为“知识分子”,并引用毛泽东“老九不能走”这句话,风趣幽默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2。拟人的表现手法
据说南唐时,课税繁重,民不聊生。恰逢京师大旱,烈祖问群臣道:
“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城不下?”
大臣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
列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轻赋税。
例中,申渐高巧借话题,把“雨”拟人化,从而委婉地道出了“税收繁重,令人生畏”的意思,机智地讽谏烈祖减税,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3。夸张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