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教你成为社交应酬的高手 > 第9计 借用他人的声望(第1页)

第9计 借用他人的声望(第1页)

u001b攀龙附凤之心大部分人都有,谁都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就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所以对于我们办事来说,用尽办法,绞尽脑汁,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的借助一下“名人”的名气,或许可以让你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当你身边实在没有合适的说客帮忙时,也可以从名人中拉一位,借用一下他的地位和声望,充当你与被求者沟通的媒介。

巧妙借用他人声望

借用他人的声望来加强自己,不仅现代人会做,古人也早已认识到并加以实践了。

刘邦称帝后,宠爱戚姬。戚姬依得宠之势,渐生夺嫡之心。于是,日夜在刘邦面前颦眉泪眼,请求废掉太子刘盈,更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由此,引起了汉初吕后与戚姬争夺太子的风波。

汉十年(前197年)夏,刘邦召集群臣,正式提出了废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众臣的反对,未能如愿。

吕后闻讯后,心中十分恐慌,怎样才能保住己子储君地位呢?数日苦思,仍未想出良策。有人面见吕后说:“张良素来足智多谋,且得陛下信任,皇后何不去问计于张良?”吕后闻言,顿开茅塞,急忙派兄长建成侯吕释之去向张良问计。

吕释之见到张良,说:“君为陛下谋臣,向来多谋善断,今陛下想废立太子,君还能在家高枕无忧吗?”张良听后,心感不快,但又知来人不好得罪,于是说;“从前,陛下常处危急之中,能用臣计;今天下已定,如因爱心而要废立太子,本是父子骨肉之间的事,虽有像我这样的臣子,又有何用?”吕释之见张良有意推托,就胁迫他出谋划策。张良无奈,只好说:“当今陛下仰慕而又没得到的只有四人,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这四人;年龄已高,因陛下轻士善骂,逃匿商山隐居,号为商山四皓;发誓不为汉臣。公可卑诚厚礼,持太子书信,遣能言善辩之人,前生商山聘请。如四皓肯下山相助,且常随太子出入朝中,太子地位就可保了。”吕释之听完,辞别张良,回报吕后。吕后闻计,心中大喜,立即派人去请四皓。四皓见来人心诚,答应下山,面见太子。及到长安,太子刘盈待四人如师尊,四皓只好留住都城。

汉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刘邦因有病在身,想让太子领兵讨伐。四皓知道后,找到吕释之说:“我们到此,是为太子,今陛下想叫太子领兵,这样,有功不能赏,无功却要有罪,储君之位就危险了!你可叫皇后去面见陛下,就说:‘英布是天下枭将,叫太子统兵,众将定不肯用力,如同令羊将狼。英布知道后,定会挥军西进。陛下虽有病在身,但如抱病亲征,诸将不敢不尽力,定会平定英布’。”吕后照计行事,刘邦只得亲自引兵东征。

汉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刘邦打败英布后返回长安,又提出废立太子。因叔孙通以死相谏,只得暂时放下。

一日,刘邦置酒宫中,令召太子侍宴。不久,刘盈奉谕进宫。刘邦见太子身后跟着四位老人,年龄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衣冠楚楚,心感奇怪,问道:“四老为何人?”四皓不待刘盈介绍,依次向前施礼,各自通报了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请公等数年,公等避我不见,今日为何来到长安,跟从我儿?”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爱骂,臣等不愿受辱,为此不来。现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贤者都愿为太子引颈去死,臣等所以前来辅佐太子。”刘邦闻言,长叹道:“公等肯屈身辅佐我儿,我还有何言可说?还望始终维护;造福天下!”宴罢,四皓随刘盈离去。刘邦急,忙唤来戚姬,指着四皓远去的背影说:“我本想改立太子,但太子已得四皓相佐,羽翼已成,再难动摇了!”说完,借酒高歌,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歌罢又歌,声调凄怆!自此,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

借助名人威望,巩固自己地位,发展自己事业,古来有之。张良叫吕后去请商山四皓,所用正是这种谋略。果然,四皓辅佐刘盈后,刘邦见众望已归太子,怕硬行改立如意,得不到众臣支持,会动摇刘氏江山,为此打消了废立之愿。在汉初夺太子之位的斗争中,吕后战胜了戚姬,保住了刘盈的储君地位。

让有声望的人帮助自己说话,不但可以加强自己的可信度与美誉度,还可以巩固自己地位,为发展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

让“名人”效应来添彩

我们这里所讲的“名人”,是频繁出现在媒体,曝光在大家面前的,是大家众所周知的。甚至只要是你的周围,身边的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都可以算作是“名人”,而借助“名人”效应,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名”。只要牢牢抓住“名”,巧妙的加以利用,对你事业人生会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手段,广求于天下,不但求来许多名人做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艾布杜在他的签名簿里贴有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天下,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好名的富翁。

“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玉照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

被他拜访的富豪,一看到其中的照片和签名都是当代世界的名人时,会有什么反应呢?人都是好名的,尤其是有钱人更爱虚名。因此,多数的人都心甘情愿地签下大名,并提供照片。

又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

每本签名簿的出版成本不过是一两美元。而富人所给的报酬,却往往超过上千元美金。艾布杜整整花了6年的时间,旅行96个国家,提供给他照片与签名的共有2万多人。给他的酬劳最多的2万美元,最少的也有50美元,总计收入大约500万美元。

这个故事中的阿拉伯人正是巧妙的利用了“名人”效应,通过借助“名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那些所谓的“名人”在人们眼里更显得有声望,是具有特殊地位的群体。“名人”的一言一行都颇具影响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大众所效仿的。

约翰逊是美国著名的出版家,有一次,约翰逊想招揽真尼斯无线电公司的广告。当时真尼斯公司的头头是麦克唐纳,他是一个精明能干的总经理。约翰逊写信给他,要求和他面谈真尼斯公司广告在黑人社区中的利害关系。麦克唐纳马上回信说:“来函收悉,但不能与你见面,因为我不分管广告。”

约翰逊并没有在麦克唐纳用那官腔式的回信面前逃避,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约翰逊认为从麦克唐纳的来信中,答案是再清楚不过的:他管的是政策,相信也包括广告政策。于是约翰逊再次给他写信,要求与他见面,交谈一下关于在黑人社区所执行的广告政策。

“你真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我将接见你。但是,如果你要谈在你的刊物上安排广告的话,我就立即中止接见。”他回信说。

于是就出现一个新问题。约翰逊就一直在想他们见面后该谈什么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